钩钱草
《中华本草》:钩钱草
拼音注音
Gōu Qián C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灯心草科植物江南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Juncus leschenaultii Gay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割取茎部晒干,或将茎皮纵向剖开,去皮取髓,晒干。
原形态
江南灯心草 多年生沼泽草本,高30-70cm。有根茎。茎丛生,有节。叶鞘圆筒状,疏松抱茎,叶片细长圆柱形,长10-20cm,粗2-3mm,中空,有明显的横隔膜。顶生复聚伞花序;花3-8朵聚生,花被片6,线状被针形,长3.5mm;雄蕊3,长约为花被之半,花药比花丝长2倍。蒴果三棱状圆锥形,长约4mm。种子长卵形,有小尖头。花、果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水沟、池沼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陕西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寒
功能主治
清热利尿。主淋证;小便不利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茎髓0.9-3g,全草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蒟
- 甘草节
- 石油菜
- 猴樟
- 多花筋骨草
- 芸苔子
- 小肺筋草
- 水竹叶
- 慈竹叶
- 黑色鳞毛蕨
- 草乌头
- 小血藤叶
- 大红青菜
- 大苦溜溜
- 大横纹
- 橘皮
- 竹叶马豆
- 虫豆
- 猪肺
- 泽泻实
- 枫杨
- 阳桃叶
- 藏鮡胆
- 扁豆根
- 白肚
- 梓白皮
- 水朝阳草
- 金星蕨
- 大红毛叶
- 菅茅根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小金挖耳
- 鲤鱼皮
- 萝藦
- 井底泥
- 马缨杜鹃
- 白茅根
- 苦木
- 豺皮
- 葫芦茶根
- 猫眼草
- 蛤蜊粉
- 番木瓜叶
- 长松
- 地星
- 戟叶瓦韦
- 粉绿益母草
- 毛毡草
- 温大青
- 白千层皮
- 菱茎
- 罐子草
- 金果榄
- 天罗水
- 浙地黄
- 羖羊角
- 金丝桃果
- 老君须
- 小豆柴
- 石荠宁
- 海仙花
- 山黄麻根
- 蕨
- 竹鼠子牙
- 台湾千金藤
- 野牡丹
- 杨梅树
- 白花菜
- 毛青杠
- 吊灯花
- 白花映山红
- 三花枪刀药根
- 白残花
- 青鱼枕
- 獭肉
- 芦子兰
- 长瓣马铃苣苔
- 刺海松
- 猪肾
- 桃奴
- 野猪蹄
- 卤碱
- 钝齿铃子香
- 代代花枳壳
- 丁香枝
- 蘘荷子
- 炸腰果
- 白花夏枯草
- 水牛角浓缩粉
- 蕨萁
- 车前草
- 翡翠
- 红三七
- 秋鼠曲草
- 假刺藤
- 卷耳
- 黄缅桂果
- 鸨油
- 胡豆草
- 水龙胆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