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苦溜溜
《*辞典》:大苦溜溜
拼音注音
Dà Kǔ Liū Liū
别名
螺旋茄、百两金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苦凉菜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,帕笠(傣名)。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茄科植物旋花茄的全株。夏、秋采集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亚灌木。茎直立,绿色,圆形,嫩枝略有棱,具白色皮孔。单叶互生,有时两叶对生于枝的同侧,椭圆形,长5~18厘米,宽2.5~8厘米,先端短尖,全缘,基部渐狭下延成叶柄,叶柄长0.5~1厘米。聚伞花序生于枝杆上,有时和叶对生;花白色。花柄长约1厘米,萼长约2.5毫米,5浅裂,花冠简短,裂片5,长卵状披针形;雄蕊5;子房2室。浆果球形,3~4毫米,成熟时黄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村旁、路边、山谷。分布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根富含生物碱。根皮及木质部都有糖甙、生物碱。
性味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苦,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根:利尿;叶:止咳。"
②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:"清热解毒,利湿健胃。治热浊腹泻,赤痢,小便结痛,疟疾,感冒发烧,喉痛,疮疡肿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膀胱炎:大苦溜溜、车前草煎水服。(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年药
- 绒毛桢楠
- 锥螺壳
- 啤酒花
- 骨碎补毛
- 蟒蛇草
- 臭牡丹
- 黄瓜皮
- 旱金莲
- 海人草
- 过岗龙
- 南瓜根
- 白花猪母菜
- 红牛皮菜
- 黄背草果
- 菠萝皮
- 白茎鸦葱
- 棕榈皮
- 菊花
- 蓬蘽
- 丁香露
- 黄杨子
- 竹节香附
- 凉三七
- 庐山楼梯草
- 小金樱子
- 光风轮菜
- 山百足
- 向天蜈蚣
- 大叶桉果
- 草绣球
- 灰藋
- 鼺鼠
- 猴樟果
- 节节茶
- 圆瓣冷水花
- 苦苣苔
- 残槁蔃
- 牛乳
- 岗松根
- 羊蹄暗消
- 白首乌
- 白花灯笼
- 高原点地梅
- 小岩白菜
- 大山黧豆
- 毛木通
- 桑柴灰
- 构菌
- 大叶风沙藤
- 韩信草
- 麦穗七
- 吹风散
- 莸
- 蘡薁根
- 刺竹叶
- 枇杷叶露
- 华细辛
- 虎皮楠
- 海带
- 芋叶
- 木香子
- 桦叶荚蒾
- 芋头花
- 蘡薁藤
- 羊蹄叶
- 羊蹄肉
- 羊靥
- 倒心叶桃叶珊瑚
- 牛角瓜
- 石彭子
- 羊胡髭草
- 刺血红
- 密花草
- 羊屎条花
- 杨梅根
- 蝇子草
- 羊肚
- 猫油
- 腰子草
- 臭牡丹根
- 莠狗尾草
- 羽叶三七
- 虉草
- 羊脬
- 胭木
- 沉香
- 营实
- 芒萁
- 药老
- 羊肝
- 羊胎
- 狐心
- 羊胲子
- 薏苡仁
- 羽萼
- 芋头
- 芫花
- 薏苡根
- 羊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