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刷把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刷把
拼音注音
Shí Shuā Bǎ
别名
松叶兰、铁石松、铁刷把、石寄生、龙须草、竹寄生、羊须、岩松、石龙须、铁扫帚、岩扫帚
英文名
Herb of Nude Fern, Herb of Whixh Plant
出处
出自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松叶蕨科植物松叶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silotum nudum(L.) Griseb.[Lycopodium nudum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松叶蕨,多年生纤细草本,高15-80cm。茎丛生,下部不分枝,上部多次两歧分枝;分枝平滑,有三棱,密生椭圆形极细的小白点。叶退化为细小的鳞片,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疏生于枝条棱角上,呈2-3裂,革质;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大,有2个深而尖锐的裂齿。孢子囊球形,3室,纵裂;孢子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上岩石裂缝中或附生于树干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、华南及陕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等地。
形状
1. 性状鉴别 全草呈绿色。茎二叉分枝,干后扁缩,具棱,直径2-3mm。叶极小,三角形;孢子叶阔卵形,二叉。孢子囊生于叶腋,球形,乳白色,纵裂为三瓣。气微,味淡、微辛。以色绿、完整者为佳。[br]2.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类长圆形,外被角质层。皮层宽广。中柱为星状中柱。孢子特征:极面观长椭圆形,赤道面观椭圆形(32.5-41)39μm×62.4(59.8-72.8)μm,具细长单裂缝,外壁厚3.9-6.5μm,具不规则穴状纹饰,周壁为一薄膜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穗花杉双黄酮(amentoflavone),芹菜素-7-O-鼠李葡萄糖甙(apigenin-7-O-rhamnoglucoside),芹菜素碳糖甙(apigenin-C-glycoside),穗花杉双黄酮-7,4',4"'-三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amentoflavone-7,4',4"'-tri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穗花杉双黄酮-4,4"'-二-O-β-D-吡喃葡萄糖甙(amentoflavone-4,4"'-di-O-β-D-glucopyranoside),6,8-二-C-葡萄糖基芹菜素(vicenin-Ⅱ),赤霉素(gibberellin)A36,松叶蕨甙(psilotin),3'-羟基松叶蕨甙(3'-hydrocypsilotin),松叶蕨酸(psilotic acid)。
性味
甘;辛;温;无毒;涩
归经
心;肝;胃经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;通经;祛风除湿。主风湿痹痛;妇女经闭;吐血;跌打损伤;风疹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1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油火烟熏所致之咳嗽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通经活血。治跌打损伤,伤后出血,风湿麻木及骨痛。3.《泉州本草》:活血通经,逐血破瘀,祛风湿,利关节。治关节痛风,反胃呕吐,妇人经闭。4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强筋骨,治久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刷把
拼音注音
Shí Shuā Bǎ
别名
松叶兰、铁刷把、石龙须、铁扫帚
来源
蕨类松叶兰属植物松叶蕨Psilotum nudum Griseb.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。
性味
甘、辛,微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湿,利关节,活血通经。用于跌打损伤,风湿关节痛,坐骨神经痛,经闭。
用法用量
3~5钱,水煎或浸酒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石刷把
拼音注音
Shí Shuā Bǎ
别名
松叶兰(《植物名汇》),铁石松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铁刷把(《四川中药志》),石寄生(《泉州本草》),龙须草、竹寄生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为松叶蕨科植物松叶蕨的全草。8~9月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纤细草本,高15~80厘米。茎丛生,下部不分枝,上部多次两歧分枝;分枝平滑,有三棱,密生椭圆形极细的小白点。叶退化为细小的鳞片,卵状披针形或卵形,疏生于枝条棱角上,呈2~3裂,革质;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大,有2个深而尖锐的裂齿。孢子囊球形,3室,纵裂;孢子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岩石缝中或树干上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湖南、贵州、广东、浙江、台湾等地。
化学成分
嫩枝中含松叶蕨甙。
性味
甘辛,温。
①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温,味辛涩,无毒。"
②《泉州本草》:"甘辛,微温。"
归经
《泉州本草》:"入心、肝、胃经。"
功能主治
活血通经,祛风湿。治风湿痹痛,妇女经闭,吐血及跌打损伤。
①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治油火烟熏所致之咳嗽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通经活血。治跌打损伤,伤后出血,风湿麻木及骨痛。"
③《泉州本草》:"活血通经,逐血破瘀,祛风湿,利关节。治关节痛风,反胃呕吐,妇人经闭。"
④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强筋骨。治久痢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研末或浸酒。
复方
①治关节风湿:松叶兰干全草一两。浸酒一斤,多次分服,每天早晚各一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②治妇人经闭:松叶兰为末,调酒服,每次一钱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吐血:石刷把二两。炖猪心肺服。
④治劳力内伤:石刷把、冰糖、猪心子。蒸服。
⑤治跌打损伤:石刷把、大血藤、见血飞、八爪金龙。泡酒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皮云杉
- 臭草
- 石榕
- 鸡骨草
- 石莽草
- 石芫茜
- 桄榔子
- 橄榄根
- 石羊菜
- 石灰
- 鸡排骨草
- 石珠
- 鮸鱼
- 老鼠竻
- 泡花子
- 黄果茄
- 绢毛石花
- 马蹄叶
- 拦路虎
- 雀瓮
- 一品红
- 雀头血
- 野木瓜
- 走茎丹参
- 岭南花椒根
- 小叶买麻藤
- 慕荷
- 水蛭
- 香樟叶
- 库页悬钩子根
- 血苋
- 香茶菜
- 香胶木叶
- 雪山林
- 假蒟根
- 黄花远志
- 红沙
- 秃叶红豆树
- 罗汉松
- 南蛇藤
- 雷五加叶
- 柠檬皮
- 螃蟹七
- 莪术
- 小三棵针
- 粽粑叶
- 鳢鱼
- 柯蒲木
- 松木皮
- 万寿菊花
- 地涩涩
- 红花青藤
- 高山扁枝石松
- 苣荬菜花
- 肥荚红豆
- 丝瓜花
- 蜘蛛果
- 阳桃
- 芦花
- 行夜
- 观音莲
- 粘毛鼠尾草果
- 黄荆
- 三七
- 北沙参
- 猬脂
- 朝鲜崖柏
- 南木香
- 石楠
- 接骨树
- 老鹤草
- 粗叶木叶
- 接骨木
- 冰
- 龙角草
- 护心草
- 紫茎牙痛草
- 剑叶紫金牛
- 景天
- 草木灰
- 白草莓
- 尖连蕊茶根
- 西藏水黄连
- 豆蔻花
- 地筋
- 小年药
- 芥子
- 雷公藤
- 土蜂子
- 黄锁梅
- 大臭黄荆
- 露兜竻蔃
- 草柏枝
- 鹿肉
- 黑皮根
- 剪红纱花
- 丝瓜络
- 郁金香根
- 杨梅核仁
- 榕树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