护心草
《中华本草》:护心草
拼音注音
Hù Xīn Cǎo
别名
附心草
英文名
Herb of Michel Galingale
出处
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莎草科植物旋鳞莎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erus michelianus(L.) Link[Scirpus michelianus L.]采收和储藏:8-9月结果时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旋鳞莎草,一年生草本,高2-25cm。须根众多。秆丛生,三棱形,平滑。叶长于或短于秆,宽1-2.5mm,叶鞘紫红色。叶状苞片3-6,基部宽,远长于花序。聚伞花序极短缩成卵状球形,直径5-15mm,有多数密集小穗;小穗卵形或披针形,长3-4mm,宽1.5mm,浅黄白色,上部有黄白色条纹,有3-5脉,背面龙骨状,先端有短尖;雄蕊2,稀1,花药长圆形;花柱长,柱头2,少为3,有黄色疣状突起。小坚果狭长圆形,有三棱,长约1mm。花、果期6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水边、路旁、潮湿空旷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河北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河南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淡;性平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行气养血;调经。主月经不调;痛经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养血调经。2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行气调经。治妇女月经痛及经行愆期,或一月二至三次者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护心草
拼音注音
Hù Xīn Cǎo
别名
旋颖莎草、旋鳞莎草
来源
莎草科护心草Cyperus michelianus (L.) Link [Scirpus michelianus L.]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黑龙江、河北、河南、华东、四川。
性味
淡、辛,平。
功能主治
行气调经。主治痛经,经行愆期或一月2~3次者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护心草
拼音注音
Hù Xīn Cǎo
别名
附心草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
出处
《四川中药志》
来源
为莎草科植物旋鳞莎草的全草。结果时采收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2~25厘米。秆丛生,扁三棱形。叶线形,宽1~2.5毫米,基部叶鞘紫红色。苞片3~6,叶状,较花序长很多;长侧枝聚拿花序呈头状或卵形,直径5~15毫米;小穗密集,卵形或披针形,长3~4毫米,具花10~20余朵;鳞片螺旋状排列,膜质,长圆状披针形,长约2毫米,淡黄白色,具脉3~5条,中脉延伸出顶端呈一短尖:雄蕊2,少1,花药长圆形;花柱长,柱头2,少3,通常具黄色乳头状突起。小坚果狭长圆形,三棱形。花果期6~9月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水边潮湿地或路边。分布黑龙江、河北、河南、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广东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性热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味淡辛,性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养血调经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行气调经。治妇女月经痛及经行愆期,或一月二至三次者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4~1两;或研末。
复方
治经痛、经期提前:护心草、水案板等分,炕干研粉。每次四钱,煮捞糟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过山青
- 过江龙
- 厚皮树皮
- 钩藤根
- 何首乌叶
- 葛谷
- 龟胶
- 高粱泡根
- 厚皮香花
- 高山唐松草
- 高山大黄
- 量天尺花
- 过山风
- 狗尾草子
- 大葫芦
- 乌桕木根皮
- 管南香
- 甘肃土当归
- 甘土
- 管仲
- 高良姜
- 高原鸢尾子
- 华中瘤足蕨
- 回回蒜
- 钩苞大丁草
- 过山蕨
- 紫桔梗
- 白云花根
- 阔叶箬竹
- 五指茄
- 藜芦
- 川楝子
- 铁苋
- 猫腿姑
- 棕叶芦
- 九牛力
- 华风车子
- 九节风
- 矮杨梅
- 回心草
- 小朴松实
- 红叶藤
- 乌龟
- 钝齿铃子香
- 披散糖荠
- 煨姜
- 莸
- 红豆
- 白芷叶
- 矩形叶鼠刺
- 紫玉簪叶
- 鹿心草
- 蚕豆叶
- 大金发藓
- 刺芋
- 紫珠
- 柽柳花
- 铁棒锤茎叶
- 瓜馥木
- 甘青铁线莲
- 乳白香青
- 蝴蝶树
- 野丹参
- 鸡爪枝皮
- 紫花鱼灯草
- 石仙桃
- 铜钱麻黄
- 石萝藦
- 山紫菀
- 牛胆
- 海州常山
- 知风草
- 淡味当药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凤眼草
- 白乳菇
- 野洋参
- 蛤蜊粉
- 耳草
- 秋海棠
- 摇钱树根
- 星状风毛菊
- 兴安毛连菜花
- 野牡丹根
- 黄皮叶
- 竹精
- 对叶榕
- 黄鳝藤
- 前胡
- 地柏树
- 金纽子
- 薏苡仁
- 崖棕根
- 九子连环草
- 柚
- 双飞蝴蝶
- 水草乌
- 土贝母
- 紫苏苞
- 尖连蕊茶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