矩形叶鼠刺
《中华本草》:矩形叶鼠刺
拼音注音
Jǔ Xínɡ Yè Shǔ Cì
别名
鸡骨柴、牛皮桐、老茶王、华鼠刺、银牙莲、糯米树、青皮柴、生死樵、狗萱、女人柴、两面青
英文名
flower of Oblongleaf Chinese Sweetspire
出处
出自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科植物牛皮桐的根或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tea chinensis Hook.et Arn var. oblonga(Hand.- Mazz.) Wu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根,夏季采花。
原形态
牛皮桐 常绿灌木,高2-6m。枝有片状髓。叶互生,近革质;叶柄长1.5-2cm;叶片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,长6-12cm,宽2-4.5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边缘密生小锯齿。总状花序生于叶腋,长7-12cm;具叶状苞片;花萼5裂,裂片长三角形,先端尖,宿存;花瓣5,镊合状排列,白色;雄蕊5,1轮,生于花盘边缘下方,花药椭圆形;子房上位,常呈2室,心皮合生,花柱连合,柱头微2裂,偶3裂。蒴果长5-9mm,2瓣裂,稀3裂,几全分离。种子多数,细小,线形,两端尖。花期5-6月。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杂木林中、溪沟边、山坡裸岩旁或林缘路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名地。
性味
味苦;性温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滋补强壮,祛风除湿,接骨续筋。。主身体虚弱,劳伤乏力,咳嗽,咽痛,白带,腰痛,跌打损伤,骨折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60-90g,花18-21g。
各家论述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作为滋补药:矩形叶鼠刺根二至三两,加白马骨(茜草科六月雪)同煎,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治咳嗽兼喉痛:矩形叶鼠刺干花六至七钱,煎汁,冲黄酒,加砂糖,每日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矩形叶鼠刺
拼音注音
Jǔ Xínɡ Yè Shǔ Cì
别名
鸡骨柴、牛皮桐(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),老茶王、华鼠刺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
来源
为虎耳草科植物矩形叶鼠刺的根、花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,高2~4米或以上。叶互生,薄革质,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,长6~10厘米,宽2~4.5厘米,先端短渐尖,基部楔形或宽楔形,两面均无毛,边缘具疏锯齿;叶柄长1.5~2厘米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8~11厘米;具叶状苞片;花白色,径约4毫米;萼5裂,三角形,宿存;花瓣5,镊合状排列,斜披针形;雄蕊5,长于花瓣;子房上位,2室,柱头微2裂,稀3裂。蒴果长5~8毫米,2瓣裂,几全分离。花期5~6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谷沟边或山麓路边杂木林中。分布浙江及安徽南部至四川以南各地。
功能主治
《浙江天目山药植志》:"作为滋补药:矩形叶鼠刺根二至三两,加白马骨(茜草科六月雪)同煎,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治咳嗽兼喉痛:矩形叶鼠刺干花六至七钱,煎汁,冲黄酒,加砂糖,每日早、晚饭前各服一次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玉簪叶
- 鹿心草
- 蚕豆叶
- 大金发藓
- 刺芋
- 紫珠
- 柽柳花
- 铁棒锤茎叶
- 瓜馥木
- 甘青铁线莲
- 乳白香青
- 蝴蝶树
- 野丹参
- 鸡爪枝皮
- 紫花鱼灯草
- 石仙桃
- 铜钱麻黄
- 石萝藦
- 山紫菀
- 牛胆
- 海州常山
- 知风草
- 淡味当药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凤眼草
- 白乳菇
- 野洋参
- 蛤蜊粉
- 耳草
- 秋海棠
- 摇钱树根
- 星状风毛菊
- 兴安毛连菜花
- 野牡丹根
- 黄皮叶
- 竹精
- 对叶榕
- 黄鳝藤
- 前胡
- 地柏树
- 金纽子
- 薏苡仁
- 崖棕根
- 九子连环草
- 柚
- 双飞蝴蝶
- 水草乌
- 土贝母
- 紫苏苞
- 尖连蕊茶根
- 红轮千里光
- 碎骨红
- 粳米
- 窿缘桉叶
- 九节菖蒲
- 散血子
- 酱头
- 黄接骨丹
- 金鸡纳
- 子楝树根
- 钩吻
- 肥荚红豆
- 剪红纱花
- 马尿花
- 川乌头
- 左黑果
- 鸡屎藤
- 山海螺
- 大青草
- 芭茅果
- 纤枝山柑
- 石龙子
- 千针万线草
- 天王七果实
- 蛇疙瘩
- 紫木通
- 乌头附子尖
- 鸡爪簕
- 竹(鼠留)子牙
- 莲须
- 了哥王
- 玉带根
- 桐油
- 水线草
- 苦草
- 苹果
- 藏紫菀
- 檵花
- 天韭
- 蝇子草
- 豆叶七
- 铁苋
- 独蕨箕
- 朝天子
- 四大天王
- 苏木蓝
- 白背青荚叶
- 海虾壳
- 枇杷花
- 溪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