蝇子草
《中华本草》:蝇子草
拼音注音
Yínɡ Zi Cǎo
别名
鹤草、洒线花、沙参、野蚊子草、脱力草、粘蝇花、苍蝇花、粘蝇草、土桔梗、银柴胡、蚊子草、白接骨丹、水白参、白花壶瓶、小叶鲤鱼胆、瞿麦沙参、八月白、白花瞿麦、小仙桃草、白葫芦、蛇王草、消浮参、白花石竹、瘰疬根、本瞿麦、旧麦
出处
本品首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隰草类,以"鹤草"为名,云:"江西平野多有之。一名洒线花,或即呼为沙参。长根细白,叶似枸杞而小,秋开五瓣长白花,下作细筒,瓣梢有齿如剪。"文中所述及附图,与石竹科绳子草一致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蝇子草的干燥带根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ilene fortunei Vis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cm。根圆柱形,粗而长,有少数细长侧根;根状茎短,直立,节上生出地上茎。茎单生或簇生,基部稍带本质,中部以上多分枝。具柔毛或近于无毛,节膨大。单叶对生,叶片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2-3.5cm,宽3-8mm,先端尖,基部窄缩成短柄,全缘,光滑无毛。花两性;3-10朵成短聚伞花序,或因小聚伞的侧花不发育而呈总状;花梗长,上部有粘液;萼长管形,光滑,脉多条,常带紫红色,先端5裂;花瓣5,粉红色或白色,基部成爪,瓣片2裂,每裂片更细裂成窄条,喉部有2小鳞片;雄蕊10;子房上位,花柱3枚。蒴果长圆形,上部略膨大而下部狭小,呈棍棒状,成熟时先端6齿裂。种子有瘤状突起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栽培
对气候、土壤要求不严,一般土地均可栽培。种子繁殖,春季4-5月播种,条播,行距0.3m,开浅沟匀撒种子于沟内,覆土0.5cm。生长期中应注意除草、松土,发现红蜘蛛为害可用石硫合剂喷杀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林下及杂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草长50-100cm。根圆锥形或圆柱形,平直或扭曲,长10-20cm,宽1-2cm;表面浅黄色,具纵纹,纵纹上布有稍突起的横纹;质坚硬,折断面坚实致密,较平坦,茎基部稍带木质,具粗糙短毛,中部以上多分枝,有柔毛或近于无毛。叶对生;完整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2-3.5cm,宽2-6mm,先端尖锐,基部狭窄成短柄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粉红色或白色。蒴果棍棒状。种子赤黄色,有瘤状突起。气微,根味微甘,后涩。[br]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木栓层为10数列木栓细胞。韧皮部较狭窄。木质部占根直径的大部分;导管不规则散在,有木纤维群,纵切面观纤维末端狭尖或呈叉状。韧皮部及木射线细胞中有稀疏散在的草酸钙簇晶。
化学成分
根和叶含氨基酸。
性味
辛;涩;性凉
归经
大肠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活血解毒。主痢疾;肠炎;热淋;带下;咽喉肿痛;劳伤发热;跌打损伤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捣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蝇子草
拼音注音
Yínɡ Zi Cǎo
别名
银柴胡[陕西]、土桔梗[陕西眉县]、脱力草、粘蝇草、野蚊子草
来源
石竹科麦瓶草属植物蝇子草Silene fortunei Vis.,以全草入药。秋季采集,洗净晒干。
性味
辛、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解毒消肿。用于痢疾,肠炎;外用治蝮蛇咬伤,扭挫伤,关节肌肉酸痛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或浸酒搽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蛇藤
- 莠狗尾草
- 山鸢尾
- 羊肚
- 羽叶三七
- 狗脚迹
- 猪殃殃
- 旱田草
- 和合草
- 地骨皮
- 黄练芽
- 狗筋蔓
- 夏至草
- 竹衣
- 苞叶木
- 麝香壳
- 荠菜子
- 猕猴桃藤中汁
- 海龙
- 红椋子
- 老枪谷根
- 一支箭
- 黑头草
- 阔叶十大功劳
- 大驳骨
- 七叶一把伞
- 鲜黄连
- 地下明珠
- 赤芍药
- 斩龙草
- 红帽顶
- 黄葛树
- 荔枝草
- 建兰根
- 祁州一枝蒿
- 胆星
- 鞘菝葜
- 火炭母草
- 建兰叶
- 美丽胡枝子
- 龙骨
- 羊屎条根
- 癞皮根
- 小草
- 石龙芮子
- 飞燕草
- 单叶铁线莲
- 滇南美登木
- 蛇接骨
- 鸡血七
- 蓖麻子
- 血桐
- 穿地龙
- 川明参
- 朱顶红
- 白刺花
- 炙红芪
- 野靛青
- 大叶刺篱木叶
- 蜗牛
- 含羞草根
- 大鲵
- 石青菜
- 川滇桤木
- 金不换
- 藿香
- 灯心草
- 豌豆
- 木馒头
- 千里光
- 小黑药
- 六道木
- 石瓜子莲
- 芦子藤
- 山羊肝
- 桦菌芝
- 猫儿屎果
- 螳螂跌打
- 落新妇
- 竹叶兰
- 太平莓
- 小飞蓬
- 地龙
- 胡颓子
- 黄秦艽
- 簇生卷耳
- 黄荆
- 虎尾草
- 剑叶耳草
- 柽柳
- 蛤蜊粉
- 竹林消
- 石腊红
- 树腰子
- 水鳖蕨
- 豆腐渣果
- 使君子根
- 满树星
- 地骷髅
- 丁公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