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古扁桃
《中华本草》:蒙古扁桃
拼音注音
Měnɡ Gǔ Biǎn Táo
别名
山桃。
英文名
mongolion Peach
出处
出自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蒙古扁桃的种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mygdalus mongolica (Maxim.)Ricker[Prunus mongolica Maxim.]采收和储藏:7月下旬果成熟时采集果实,去净果肉及核壳,取出种仁,晾干。
原形态
蒙古扁桃 灌木,高1-2m。多分枝,小枝顶端转变成枝刺;嫩枝红褐色,被短柔毛,老时灰褐色。短枝上的叶多簇生,长枝上叶常互生;叶柄长2-5mm,无毛;叶片宽椭圆形、近圆形或倒卵形,长8-15mm,宽侧6-10mm,先端圆钝,有时具小尖头,基部楔形,两面无毛,边缘有浅钝锯齿;侧脉约4对。花两性;花单生稀数朵簇生于短枝上;花梗极短;萼筒钟形;萼片5,长圆形,先端有小尖头;花瓣5,倒卵形,粉红色;雄蕊多数,长短不等;子房被短柔毛,花柱细长,具短柔毛。果实宽卵球形,外面密被柔毛;果肉薄,成熟时开裂,离核;核卵形,两侧不对称,表面光滑,具浅沟纹。花期5月,果期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-2400m的荒漠草原、荒漠地区的低山丘陵坡麓、石质坡地及干河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等地。
性味
苦;平
归经
肺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润肠通便;止咳化痰。主咽喉干燥;干咳及支气管炎;阴虚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蒙古扁桃
拼音注音
Měnɡ Gǔ Biǎn Táo
别名
山桃
来源
蔷薇科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 Maxim.,以种仁入药。
生境分布
内蒙古、宁夏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润肠通便,止咳化痰。主治咽喉干燥,干咳及支气管炎,阴虚便秘。
用法用量
1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蒙古扁桃
拼音注音
Měnɡ Gǔ Biǎn Táo
别名
山桃
出处
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蒙古扁桃的种仁。7月下旬果成熟时采集果实,去净果肉及核壳,取出种仁,晾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~2米茎直立,有时展开成垫状,枝上有刺。叶片为阔椭圆形至卵形,先端圆或钝,边缘锯齿浅钝,深绿色,无毛,侧脉4对。花着生于短枝上,淡玫瑰色。核果,卵形,稍扁,近无柄,具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荒漠草原、荒漠带石质低山、山麓、谷地及干河床的沙地上;有时在干旱的沙坡上形成稀疏的灌木丛、极耐干旱和贫瘠。分布于内蒙古、宁夏、甘肃等地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润肠通便,止咳化痰。治咽喉干燥,干咳及支气管炎,阴虚便秘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备注
本植物的种仁在内蒙古作郁李仁使用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芫荽茎
- 三叶乌蔹莓
- 君迁子
- 金刚口摆
- 腊雪
- 香附
- 山海螺
- 碱蓬
- 漏斗菜
- 山甘草
- 珊瑚冬青
- 东紫堇
- 野罂粟壳
- 罗锅底
- 白背青荚叶
- 岩豆
- 黄接骨丹
- 金雀根
- 豹药藤
- 毛蕊花
- 五裂槭
- 羊肝
- 鸡屎藤
- 云南红豆蔻果
- 五加皮
- 旱柳
- 商陆
- 鸭嘴癀
- 九节风
- 地盘松球
- 海螺厣
- 铁扇子
- 窿缘桉叶
- 鹳骨
- 海月壳
- 大叶酸藤子
- 细叶桉
- 黄金菊根
- 鸦葱
- 叶下红
- 野桂花
- 三角泡
- 五色梅叶
- 荜茇根
- 柚
- 朝天子
- 四大天王
- 九子连环草
- 大叶接骨藤
- 海虾壳
- 葡萄藤叶
- 老鸦柿
- 狼紫草
- 酱头
- 剪红纱花
- 金鸡纳
- 苏木蓝
- 枕材
- 粳米
- 竹卷心
- 琉璃草根
- 撒发
- 蟹爪
- 麦门冬
- 牛奶树子
- 肥荚红豆
- 子楝树根
- 檵花
- 剑花
- 金橘
- 蘘荷花
- 椒蒿
- 绛梨木叶
- 玉簪花
- 桃子
- 尖连蕊茶根
- 猪髓
- 土附子
- 白千层
- 粟米草
- 鰕虎鱼
- 樟脑
- 紫丁香
- 地柏
- 红帽顶
- 蓝叶藤
- 甘菊
- 高粱根
- 石瓜子
- 水草乌
- 散血子
- 独蕨箕
- 百灵草
- 天仙果
- 葎草根
- 水龙
- 紫阳花
- 干漆
- 藕粉
- 钩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