椒蒿
《中华本草》:椒蒿
拼音注音
Jiāo Hāo
别名
灰蒿、蛇蒿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龙蒿的全草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temisia dracunculus L. [A. glauca auct. Non Pall.ex Willd.]采收和储藏:夏季末末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,阴干。9-10月挖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龙蒿 多年生草本,高50-150cm。根粗大或略细,木质,常生有地下茎。茎直立,丛生,下部木质,分枝开展。叶无柄;中部以上叶密集,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,长3-7cm,宽2-3m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全缘;上部叶与区片叶略短小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0.5-3cm,宽1-2mm。头状花序多数,近球形、卵球形或近半球形,于茎顶或枝端排列成稍密集的复总状花序;总苞球形,直径2.5-3mm,总苞片3层,外层卵形形,背面绿色,中、内层卵圆表或长圆形,边缘宽膜质;花外层雌性能育,约6-10朵;内层峡谷性花不育,约8-14朵。瘦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干也坡、草原、林缘、路旁、田边及干河岸和亚高山草甸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;宣肺止咳。主风寒感冒;咳嗽气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橘
- 玉簪花
- 桃子
- 尖连蕊茶根
- 猪髓
- 土附子
- 白千层
- 粟米草
- 鰕虎鱼
- 樟脑
- 紫丁香
- 地柏
- 红帽顶
- 子楝树根
- 蓝叶藤
- 甘菊
- 高粱根
- 海虾壳
- 石瓜子
- 水草乌
- 大叶接骨藤
- 散血子
- 四大天王
- 独蕨箕
- 百灵草
- 九子连环草
- 碱蓬
- 天仙果
- 葎草根
- 水龙
- 紫阳花
- 干漆
- 藕粉
- 钩吻
- 洪连
- 朝天子
- 黄鲴鱼
- 紫苏苞
- 柠条
- 毛瓣绿绒蒿
- 柿花
- 紫河车
- 圆萼刺参
- 红鬼笔
- 泡桐树皮
- 马兰
- 小金牛草
- 柴桂
- 地筋
- 臭藤子
- 红皮云杉
- 刺柏
- 野桂花
- 紫花地丁
- 狼油
- 榕树皮
- 省沽油根
- 粗叶卷柏
- 榔榆茎
- 红花山牵牛
- 鸦葱
- 叶下红
- 地胆
- 三品一枝花
- 广金钱草
- 熊掌
- 白龙穿彩
- 风气草
- 鸡脑
- 亚婆潮
- 滑叶跌打
- 牛胞衣
- 虱婆草
- 皱叶鼠李
- 大金发藓
- 紫荆花
- 黄麻子
- 大叶金锦香
- 茯神木
- 冲天果
- 黄麻根
- 蟾蜍
- 师实
- 玉叶金花
- 紫薇花
- 野罂粟
- 甘青铁线莲
- 降香
- 三叶乌蔹莓
- 催产草
- 密穗砖子苗
- 糙叶千里光
- 蚕蜕
- 川鄂山茱萸
- 化血胆
- 紫荆木
- 地血香果
- 红毒茴
- 腊雪
- 黑心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