椒蒿
《中华本草》:椒蒿
拼音注音
Jiāo Hāo
别名
灰蒿、蛇蒿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龙蒿的全草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temisia dracunculus L. [A. glauca auct. Non Pall.ex Willd.]采收和储藏:夏季末末开花时割取地上部分,阴干。9-10月挖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龙蒿 多年生草本,高50-150cm。根粗大或略细,木质,常生有地下茎。茎直立,丛生,下部木质,分枝开展。叶无柄;中部以上叶密集,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,长3-7cm,宽2-3m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全缘;上部叶与区片叶略短小,线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0.5-3cm,宽1-2mm。头状花序多数,近球形、卵球形或近半球形,于茎顶或枝端排列成稍密集的复总状花序;总苞球形,直径2.5-3mm,总苞片3层,外层卵形形,背面绿色,中、内层卵圆表或长圆形,边缘宽膜质;花外层雌性能育,约6-10朵;内层峡谷性花不育,约8-14朵。瘦果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。花、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干也坡、草原、林缘、路旁、田边及干河岸和亚高山草甸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微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;宣肺止咳。主风寒感冒;咳嗽气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长管假茉莉
- 芒叶小米草
- 泡花子
- 癞树叶
- 广东耳草
- 黑三棱
- 豆腐渣果
- 红参
- 紫花鱼灯草
- 竹叶椒根
- 头花杜鹃
- 昆布
- 茸草
- 苦瓜叶
- 杜鹃花果实
- 卵叶鳞始蕨
- 小叶金花草
- 地骨皮
- 茸毛木蓝
- 菅
- 小红花
- 土黄芩
- 骨碎补
- 倒触伞
- 雪山甘草
- 百里香
- 蕨
- 珊瑚草
- 公英叶风毛菊
- 猴接骨草
- 野猪胆
- 鹿蹄草
- 朴树
- 蚕蜕
- 鸭胆
- 鱼鹰骨
- 鼬鼠肉
- 和血丹
- 黄蜀葵
- 荛花根
- 臭梧桐
- 虾蟆皮
- 驴毛
- 密花美登木
- 伽喃香
- 龙眼梳
- 长前胡
- 瑞香
- 苦荞麦
- 蛤蜊肉
- 火焰兰
- 卤碱
- 焮麻
- 大叶矶松
- 铁鞭草
- 苏铁根
- 猪肚子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决明子
- 翅柄蓼
- 亮叶冬青
- 根辣
- 列当
- 可爱花
- 葛上亭长
- 海南三七
- 香叶树
- 大红袍
- 朱唇
- 草威灵
- 刚毛香茶菜
- 岩笋
- 茶花
- 小罗伞
- 僵蚕
- 家独行菜
- 石榕
- 滴滴花
- 红楤木
- 大田基黄
- 牛奶柴
- 广防风
- 白三七根
- 沼地马先蒿
- 山稗子
- 胆木
- 金花草
- 石苁蓉
- 满树星
- 石椒草
- 胆南星
- 山丹花
- 小黑牛
- 桤木枝梢
- 水飞蓟
- 向日葵壳
- 十八症
- 倒生根
- 金冠鳞毛蕨
- 白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