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叶树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香叶树
拼音注音
Xiānɡ Yè Shù
别名
冷青子、千年树、土冬青、香油果、红果叶、小粘叶、红木姜、万年青、亮叶子树、亮叶香、香果树、山胡椒、糯叶树、细叶假樟、千斤香、千金树、野木姜子、香叶子、大香叶、疔疮树
英文名
Bark or leaf of Spiceleaf Tree, Bark or leaf of Chinese Spicebush
出处
出自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香叶树的枝叶或茎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ndera communis Hemsl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树皮应刮去粗皮,晒干。
原形态
香叶树,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4-10m。单叶互生,具短柄;叶片厚革质,椭圆形、卵形或阔卵形,长5-8cm,宽3-5cm,先端短尖或长尖,基部阔楔形,上面无毛,光亮,下面淡灰色或淡褐色,疏生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伞形花序1个或2个同生于叶腋,具短梗;苞片被毛,早落;花黄色,直径4.5-8mm,有毛;雄花花被裂片6,卵形,长约2.5mm,雄蕊9,花药2室,全内向瓣裂,退化雌蕊的子房卵形,无毛;雌花黄色或黄白色,退化雄蕊9,子房椭圆形,柱头头状。核果卵形,长约8mm,熟时红色,位于一小花被杯内。花期3-4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于丘陵和山地下部的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云南等地。
性味
涩;微辛;性微寒
归经
肺;肾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;散瘀止痛;。主跌打肿痛;外伤出血;疮痈疖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或开水包服,3-9g。外用:鲜叶适量,捣烂敷;或干叶研末撒布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香叶树
拼音注音
Xiānɡ Yè Shù
别名
冷青子、千金树(《广州植物志》),上冬青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小粘叶、臭油果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广西药植名录》
来源
为樟科植物香叶树的树皮、叶。全年可采。树皮应刮去粗皮,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4~10米。单叶互生,具短柄;叶片厚革质,椭圆形、卵形或阔卵形,长5~8厘米,宽3~5厘米,基部通常阔楔形,先端渐尖或短尾尖,上面无毛,光泽,下面疏生柔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;伞形花序腋生,单生或成对,具短梗;苞片被毛,早落;花黄色,直径4.5~8毫米,有毛;雄花花被裂片6,卵形,长约2.5毫米;雄蕊9,花药2室,全内向瓣裂,核果卵形,长约8毫米,熟时红色,位于一小花被杯内。花期3~4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丘陵和山地下部的疏林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涩微苦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祛风,散热,杀虫。治疮疥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止血,接骨,生肌,消炎。治外伤出血,骨折,跌打损伤,疮疖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捣敷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木屑
- 母草
- 大叶井口边草
- 凤尾贯众
- 吊山桃
- 香槐
- 散血丹
- 青酒缸根
- 鼻血草
- 痢止蒿
- 离根香
- 蚬壳
- 仙半夏
- 祖师麻
- 八爪金龙
- 青粱米
- 山羊角
- 岩青兰
- 青骨藤
- 雪里开
- 厚皮树
- 戟叶石韦
- 山苦草
- 鲨鱼油
- 友水龙骨
- 扶桑根
- 干饧糟
- 木豆
- 黄囊杓兰
- 瓜子藤
- 岩葱
- 象胆
- 条叶猪屎豆
- 草血竭
- 圆叶茅膏菜
- 六棱麻
- 山葡萄
- 雀舌草
- 凤尾七
- 蛤仔
- 广西九里香
- 象牙草
- 雄鸡口涎
- 乌当归
- 须叶藤
- 葱汁
- 败酱
- 柳枝
- 回回豆
- 薜荔汁
- 香血藤
- 榧螺
- 香石藤
- 细辛
- 木耳
- 云南希草
- 葛蕈
- 鲎壳
- 小丁香
- 七星鱼
- 虾蟆肝
- 水蛇皮
- 肺形草
- 三爪金龙
- 云南五味子根
- 悬钩根
- 挂金灯
- 细芦子藤
- 大昏鸡头
- 崇澍蕨
- 春不见
- 烟草
- 花木通
- 圆节山蚂蝗
- 土连翘
- 鸡肾参
- 深山不出头
- 金狮藤
- 芋梗
- 皂荚根皮
- 山苦菜
- 八节毛
- 柳絮
- 驱虫斑鸠菊
- 麻腊干
- 定经草
- 丰花草
- 胖大海
- 琉璃草根
- 五叶壁藤
- 红鸡踢香
- 雄黄
- 粗皮蛙
- 血当归
- 棕叶芦
- 甜茶
- 山红稗
- 深裂黄草乌
- 粗叶卷柏
- 翡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