剑皮树菌
《中华本草》:剑皮树菌
拼音注音
Jiàn Pí Shù Jūn
别名
宽棱针层孔菌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多孔菌科真菌簇毛木层孔菌的子实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ellinus torulosus(Pers.)Bourd.et Galz.[Fomes torulosus(Pers.)Lloyd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簇毛木层孔菌 子实体侧生,无柄,木栓质至木质,扁平,(5-8)cm×(7-16)cm,厚8-25mm。盖面黄褐色,后期变为灰黑色,有较宽的同心环棱;边缘钝,生长期间膨大并有绒毛,后期变薄。管口面色较暗,生长期间带有紫色;管口圆形,每lmm间5-6个;菌管多层,但层次不甚明显,每层厚2-3mm,锈褐色,后呈咖啡色。菌肉与菌管同色,有环纹,厚5-10mm。刚毛多,披针形,(20-32)μm×(5-7.5)μm。孢子无色,近球形,光滑,直径5μ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栎类的树干基部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河北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子实体无柄。菌盖扁半圆形,长径7-16cm,短径5-8cm,厚8-25mm。表面黄褐色或灰黑色有较宽的同心性环带,边缘有毛。管口面咖啡色或微带紫色,管口圆形,每1mm间5-6个。纵切面可见菌管多层,每层厚约3mm,但层次不甚明显。木质。气微,味淡。
功能主治
补血。主贫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锯齿王
- 芒叶小米草
- 苦葛花
- 水蔓青
- 菊花叶
- 双参
- 山萝卜
- 硼砂
- 牛耳枫根
- 向日葵
- 珍珠梅
- 制何首乌
- 野芭蕉
- 兴安薄荷
- 冲天果
- 竹叶兰
- 龙常草
- 片鸡尾草
- 鹌鹑蛋
- 鱼鳖金星
- 莸
- 红毒茴
- 锦鸡儿
- 羊肉
- 白鹤灵芝
- 红骨参
- 牡蒿根
- 响叶杨
- 紫花芥
- 锦香草
- 柠檬叶
- 虫实
- 毛葡萄叶
- 琥珀
- 水松皮
- 番薯
- 绿豆
- 接骨草
- 榔榆茎
- 山黄瓜
- 澄茄子
- 蒿雀
- 龙眼花
- 杜鹃兰
- 老鸦胆叶
- 鸨油
- 钮子七
- 蜥蜴
- 革耳
- 海鳗胆
- 竹叶马豆
- 踏膀药
- 水栀根
- 鸭公藤
- 短柄菝葜
- 长盖铁线蕨
- 牛背鹭
- 牛金子
- 龙血树
- 苦地胆
- 牛筋草
- 石彭子
- 通花根
- 突厥雀
- 铁丝七
- 铁角凤尾草
- 异木患
- 黑豆衣
- 蓬莱草
- 栗毛球
- 猕猴桃藤中汁
- 十两叶
- 麻柳树根
- 苦瓜
- 尖尾风
- 石草鞋
- 狼尾草根
- 绵参
- 鬼笔
- 姜味草
- 江珧柱
- 胖儿草
- 莲子心
- 虎头兰
- 剑皮树菌
- 三消草
- 柠檬桉
- 海蕴
- 茅草叶
- 铁牛钻石
- 蒲桃叶
- 龙舌箭
- 过墙风
- 菩萨鱼
- 龙眼核
- 灯台树
- 虎皮草
- 大树甘草
- 青丝线
- 柿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