茴香虫
《中华本草》:茴香虫
拼音注音
Huí Xiānɡ Chónɡ
别名
蘹香虫
英文名
Papilio worm
出处
出自《本草衍义》。1.《纲目》:蘹香虫,生蘹香枝叶中,状如尺蠖,青色。2.《品汇精要续集》:蘹香虫七、八月取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凤蝶科动物黄凤蝶与凤蝶的幼虫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Papilio machaon Linnaeus2.Papilio xuth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夏季捕捉,鲜用;或以酒醉死,文火焙干。
原形态
1.黄凤蝶,成虫体色鲜黄,腹部背面有深黑色宽纵纹1条。翅鲜黄色,外缘及翅脉两侧深黑色。两性翅面斑纹无显着不同,唯雌蝶体型略大,翅面黑纹较宽。幼虫长圆筒形,体表光滑无毛,淡黄绿色,各节上中部有宽阔的黑色横带纹1条。后胸节及第1-8腹节上的黑条纹有间距略等的橙红色圆点6个,色泽鲜艳。2.凤蝶,成虫体色暗黄或淡黄绿色,腹面有黑带,由胸前方直达腹末端,两侧有淡黄白色边缘。前翅似张开的弓形,棕黑色,沿翅的外缘,列生8个月牙形的黄斑,前翅每一翅室基部各有黄斑1枚怕翅黑色,有黄斑。幼虫长圆筒形,黄绿色。后胸两侧各有眼状黄斑1枚,胸腹两侧近气门线有白色纵行斑1列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幼虫寄生于茴香、胡萝卜、芹菜等伞形科植物上。2.幼虫多寄生于柚、柑、橘的嫩芽或嫩叶上。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2.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黄凤蝶幼虫体中精油的成分有:对-甲氧基桂能上能下醛(p-methoxy cinnamal),对-甲氧基桂皮酸(p-methoxy cinnamic acid),对-甲氧基苯甲醛(p-methoxy benzaldehyde),对-甲氧基苯甲酸(p-methoxy benzoic acid).凤蝶翅含13种以上黄色素。其中有蝶色素(papiliochrome)Ⅱa,蝶色素Ⅱb,蝶色素Ⅲa,蝶色素Ⅲb;蝶色素Ⅱ可分解为L-犬尿氨酸(L-kyunrenine),儿茶酚胺(catechol amine0。眼及睾丸含红色素二氢眼黄质(dihydroxanthommatin),虫眼黄素(xanthommatin)。蛹含色氨酸(tryptophane),3-羟基犬尿氨酸(3-hydroxy kynurenine),邻氨基苯甲酸(anthranilic acid),α胡萝卜素(α-carotene),β-胡萝卜素,游离的叶黄素(lutein)。贤慧皮肤含大量酮类胡萝卜素,如蝶刺桐酮(papilioerythrinone),鸡油菌黄质(canthaxanthin),蝶刺酮碱(papilioerythrin),虾黄质(astaxanthin).脂肪体含叶黄素的单酯及二酯。蛹含甘油(glycerin)0.5%。臭腺分泌异丁酸(isobutyric acid),α-甲基酸(α-methyl butyric acid)。
性味
味辛;甘; 性温
归经
肝;胃经
功能主治
理气;化瘀;止痛。主胃脘痛;疝气腹痛;呃逆;噎膈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1.5-3g;或1-3条。
注意
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“胃有热及体虚者忌服。”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衍义》:治小肠气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治胃痛。3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噎膈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茴香虫
拼音注音
Huí Xiānɡ Chónɡ
别名
黄凤蝶、金凤蝶、芹菜金凤蝶[成虫名]
来源
昆虫纲鳞翅目凤蝶科金凤蝶Papilio machaon L.,以幼虫干燥体入药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。
性味
甘、辛,平。
功能主治
主治胃气痛,小肠疝气及噎膈。
用法用量
先用酒将虫醉死,放瓦上焙干,研末,酒服或开水送服,每周服1次。成人每次服3条,小儿每次服1条。
注意
胃有热及体虚者忌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茴香虫
拼音注音
Huí Xiānɡ Chónɡ
别名
蘹香虫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本草衍义》
来源
为凤蝶科昆虫金凤蝶的幼虫。夏、秋捕捉,捕得后,用酒醉死,文火焙干。
原形态
体长圆形,密被鳞片和丛毛;体长约4厘米,展翅宽约10厘米。头部有半球形复眼1对,复眼内侧,有细长球棒状触角2条。口器虹吸式。胸部3节,中、后脚发达;翅2对,色彩鲜艳,在黄色的底色中,散布有黑色的斑纹;后翅具有1尾状突。足3对,前足发达;前胫节具有前胫突1枚,爪大,内缘光滑,不分叉。腹部狭长,末端数节,形成生殖器。幼虫形似家蚕,体长约5厘米,体表光洁而无棘突。胸足3对,皆分节。前胸前方中央具有黄色叉形的臭角1枚,受惊时能伸出体外,放出臭气以御敌;后胸粗壮。腹部有假足5对。全体浅绿色,有黑色环状条纹并间有金黄色斑点。寄居于茴香枝叶间,以其叶及嫩枝为食。
化学成分
幼虫体中精油的成分有:对甲氧基桂皮醛,对甲氧基桂皮酸,对甲氧基苯甲醛,对甲氧基苯甲酸。
性味
《品汇精要续集》:"味甘辛,性温。"
功能主治
治胃痛,噎膈,小肠疝气。
①《本草衍义》:"治小肠气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治胃痛。"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噎膈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条;或入散剂。
注意
胃热者忌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荆沥
- 一颗针
- 水苦荬根
- 黄藤叶
- 刺盖草
- 泽藓
- 候风藤
- 毛黐头婆
- 岩葱
- 虾蟆肝
- 银耳
- 野樱桃根
- 羊角扭
- 秦岭耧斗菜
- 日照飘拂草
- 土丁桂
- 大苞寄生
- 榧螺
- 茵陈蒿
- 草菇
- 黄芽白菜
- 白花映山红
- 华中五味子
- 柴胡叶链荚豆
- 石南实
- 大叶藤
- 罗勒根
- 合树菌
- 马蹄根
- 老虎耳根
- 刺梨花
- 苹果叶
- 乳花
- 蕨
- 大石韦
- 芦子兰
- 甘紫菜
- 矩圆石韦
- 樟树子
- 隔山消
- 土附
- 野辣烟
- 莺
- 三加花
- 猴樟果
- 清风藤
- 淡竹叶
- 藕粉
- 野山蚂蟥
- 毛冬青叶
- 苘麻根
- 龟胶
- 覆盆子叶
- 桑根
- 鼠曲草
- 羽叶丁香
- 詹糖香
- 大花石上莲
- 阔叶十大功劳
- 土红苓
- 强威生草
- 苦壶卢
- 红马蹄草
- 丛毛榕
- 滴血根
- 毛茄
- 红三七
- 毛叶小寒药
- 番薯藤
- 赶山鞭
- 接骨木叶
- 白桦皮
- 鼻烟
- 水毛花根
- 麻蕡
- 珍珠菜
- 碎骨红
- 一朵云叶
- 棕叶狗尾草
- 合欢皮
- 枸橘
- 大串连果
- 水藿香
- 橄榄核
- 车前状垂头菊
- 碧桃干
- 葛叶
- 黄疸树
- 黄果茄
- 刺天茄叶
- 小粘叶
- 冰草白穗
- 金叶子
- 苦檀子
- 九牛造茎叶
- 鹿角霜
- 高原蚤缀
- 白果
- 耧斗菜
- 天脚板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