碎骨红
《中华本草》:碎骨红
拼音注音
Suì Gǔ Hónɡ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金叶子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aibindendron kwangtungenseS.Y.Hu(C.kwangtungense S.Y.Hu var.frutescens S.Y.Hu)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挖取根部,洗净,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乔木,高10-12m,小枝细瘦,无毛,皮孔不明显,叶互生;叶柄长8-10mm;叶革质,椭圆形或披针形,长6-8cm宽1.8-3cm,先端锐尖,基部渐狭成楔形,全缘,表面有光泽,中脉在表面凹陷,背面隆起,侧脉8-20对,至叶边缘网结,网脉明显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序轴被短柔毛;苞片披针形,有睫毛;小苞片人着生花梗近中部;花萼杯状,裂片近圆形,具睫毛;花冠短钟形,被毛;雄蕊10,不伸出花冠外,花丝无毛,花药基部近囊状;子房5室,被微柔毛,花柱圆柱形,柱头平截。蒴果扁球形,外果皮木质化。种近卵圆形,压扁,有歪翅,具纵条纹。花期5-6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。
性味
甘;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消肿止痛。主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将军
- 鲎尾
- 橙皮
- 留师蜜
- 慕荷
- 山核桃皮
- 瑞苓草
- 西归芹根
- 酸藤果
- 杠香藤
- 贴骨散
- 虾
- 山荆子
- 小筋骨藤
- 大细辛
- 荜茇根
- 大鱼鳔花
- 中华里白
- 双籽棕
- 南酸枣
- 松根
- 水仙根
- 狭叶露珠草
- 枸骨叶
- 蝴蝶树
- 打虫果
- 马兰
- 饱饭花果
- 粉背蕨
- 上石田螺
- 白芥
- 大葫芦
- 斩妖剑
- 南藤
- 肾精子
- 续随子茎中白汁
- 麻鱼胆
- 水松枝叶
- 大草乌
- 宽叶独行菜
- 小三棵针
- 沙枣花
- 烧伤藤
- 矩叶酸藤果
- 钱针万线草
- 高山大黄
- 蛇胆
- 朱兰
- 钓竿柴
- 牛角瓜
- 指甲兰
- 凤眼草
- 白升麻
- 树火麻
- 山蚂蝗
- 海螺壳
- 野兔毛
- 硬骨凌霄
- 路旁菊
- 花酸苔
- 鹳骨
- 碎米蕨
- 东廧子
- 水杨梅
- 喜马拉雅米口袋
- 峨三七
- 大叶醉鱼草
- 八角莲
- 五指茄
- 草灵仙
- 细叶桉叶
- 山石榴
- 华南皂荚
- 云南小草蔻
- 小花花椒
- 跌破竻
- 半蒴苣苔
- 水栀
- 黄锁梅叶
- 紫苏苞
- 连香树果
- 半枫荷
- 榆树
- 横经席叶
- 马草
- 南瓜蒂
- 鸦跖花
- 细草
- 盐肤子
- 老虎耳根
- 大马蹄蕨
- 箭杆七
- 棕榈根
- 还阳参
- 卷耳
- 玉蜀黍
- 七叶薯
- 瑞香根
- 西藏酸模
- 蒿枝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