斩妖剑
《中华本草》:斩妖剑
拼音注音
Zhǎn Yāo Jiàn
别名
真武剑、大石韦、老鹰七、大瓦韦、凤子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角蕨科植物狭基巢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ottopteris antrophyoides(Christ)Ching[Asplenium antrophyoides Christ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50-70cm。根茎短而直立,顶端与叶柄基部密被黑棕色、阔披针形鳞片,先端长渐尖,全缘。叶簇生,辐射状生于根茎顶部,中空如鸟巢。叶柄极短或近于无柄,禾秆色,干后下面隆起为半圆形,上面有阔沟,基部两侧有狭翅;叶片厚纸质,两面无毛,带状披针形至带状倒披针形,长40-70cm,中部最宽处为5.5-6.5cm,先端锐尖呈短尾状,从中部向下逐渐变狭而长下延,全缘,有软骨质的边;中脉两面隆起,上面在中部以下有阔沟,侧脉通常分叉,斜向上,小脉先端和1条波状边脉相连。孢子囊群线形,长1.5-2.5cm,背生于小脉中部以上的上侧边,自小脉基部以上外侧达离叶边2/3,彼此接近,叶片中部以下不育;囊群盖线形,膜质,全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00-1100m的山地林中树干或石灰岩峭壁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微苦;凉
功能主治
利尿通淋;解毒消肿。主急慢性肾炎;尿路感染;风湿痹痛;疮疡肿毒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2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骨皮
- 蛤蜊粉
- 长距兰
- 行夜
- 回回蒜果
- 荨麻根
- 小盘木
- 紫椿
- 掌裂蟹甲草
- 铁棒锤茎叶
- 蒲桃
- 脾寒草
- 华山矾
- 西南槐树
- 空心花
- 菊花叶
- 黄栎
- 石栗
- 覆盆子
- 鸽肉
- 泡囊草
- 藏荆芥
- 野油麻
- 雉
- 野漆树叶
- 长管香茶菜
- 水飞蓟
- 紫红鞭
- 红沙
- 沙七
- 小接筋草
- 无患子中仁
- 酸枣根
- 红吹风
- 黄皮根
- 秀丽野海棠
- 金光菊
- 报春花
- 雀榕根
- 虎石头
- 鼬瓣花根
- 霸王根
- 菟丝草
- 渐尖毛蕨
- 心叶百合
- 巴旦杏仁
- 苹果
- 倒吊蜡烛
- 夏至草
- 葛粉
- 地红子根
- 紫弹树枝
- 黄栌
- 冬葵根
- 秤砣梨
- 蠮螉
- 黄唇鱼心
- 水杨枝叶
- 白贝
- 大阳关
- 香阿魏
- 水紫菀
- 豆腐
- 荠菜花
- 葎草根
- 矮卫矛
- 大叶马尾连
- 大透骨消
- 赤腹松鼠
- 土红苓
- 山茶子
- 刺榆叶
- 松毛火绒草
- 中华水龙骨
- 柱果铁线莲
- 中亚天仙子
- 马蔺花
- 枳椇
- 白芥
- 陆英根
- 平地木
- 周裂秋海棠
- 野把子
- 指天椒
- 荔枝根
- 粉防己
- 多穗石柯茎
- 老鸦胆叶
- 饭汤子
- 虎尾轮根
- 岩乌头
- 小石松
- 石韦根
- 赤链蛇
- 漆树根
- 糯米
- 紫花芥子
- 寒莓
- 老虎刺
- 蜂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