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距兰
《*辞典》:长距兰
拼音注音
Chánɡ Jù Lán
别名
水麦冬、舌唇兰、骑马参、龙爪参(《陕西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峨嵋药植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舌唇兰的带根全草。夏季采集,洗净泥土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具数条肉质块根,白色或黄白色。茎直立,相壮,高可达80厘米。叶互生,卵圆形至长椭圆形,先端尖,基部鞘状抱茎,两面光滑,叶脉平行,全缘;茎上部叶渐狭小,苞片状.顶生总状花序,花10余朵,白色;背萼片舟状,侧萼片宽卵形,偏斜;花瓣线形,稍短于背萼片,唇瓣线形,长1.5厘米,距下垂,甚长,达3~6厘米。蒴果淡绿色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丛阴湿处。分布浙江、湖南、甘肃、陕西、四川、云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药志》:"味甘,性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峨嵋药植》:"用作伤药,能促进血液循环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润肺,止咳,祛痰。治肺热咳嗽,痰喘气壅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虫实
- 蚕豆茎
- 醋林子
- 伞形梅笠草
- 刺玫果
- 蒲桃
- 铁棒锤茎叶
- 仙茅
- 铁树花
- 无爷藤
- 红芪
- 水紫菀
- 石上柏
- 藿香露
- 芦荟花
- 薄荷脑
- 石龙芮子
- 小雪人参
- 翼枝榆
- 九牛力
- 山柑算盘子
- 黄蜀葵
- 菟丝草
- 野核桃油
- 维氏假瘤蕨
- 苦马豆
- 四大天王
- 密叶天胡荽
- 燕麦草
- 鸡肫草
- 毛毡草
- 野菰
- 黄栌
- 铜锤玉带草
- 花拐藤根
- 凉三七
- 人中黄
- 矮卫矛
- 白芥子
- 白常山
- 冻绿叶
- 黄葵
- 苍白过路黄
- 肺心草
- 小毛香
- 莽草根
- 刺蓼
- 苦玄参
- 葛粉
- 铁罗汉
- 常春藤
- 白薯莨
- 滇南冠唇花
- 秤砣梨
- 大皂角
- 三颗针
- 三七
- 水仙
- 苍耳子
- 鳖甲
- 穿山甲
- 象胆
- 白榄根
- 白苣
- 鞘菝葜
- 淡竹笋
- 狗舌草
- 小赤麻
- 食盐
- 瓜螺
- 熊脂
- 大腹皮
- 白花苋
- 牛王肺筋草
- 茅膏菜
- 紫芋
- 粗皮松萝
- 铁海棠
- 茯苓
- 紫叶秋海棠
- 长瓣金莲花
- 大鱼鳅串
- 箬叶
- 穿耳菝葜
- 紫花芥子
- 苍耳
- 绿萼梅
- 桃枝
- 葱汁
- 紫背黄芩
- 败火草
- 龟胆汁
- 木奶果
- 疏松卷柏
- 象骨
- 臭李皮
- 苦楝花
- 淡竹根
- 金挖耳根
- 报春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