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子心
《*辞典》:茶子心
拼音注音
Chá Zǐ Xīn
别名
油茶籽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山茶科植物油茶的种子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油茶(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),又名:楂(《农政全书》),梣树(《纲目拾遗》),茶子树,茶油树,建茶,白花茶,茶子木。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3~4米,有时可达8米。树皮黄褐色,嫩枝稍被毛。单叶互生,革质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~10厘米,宽2~4厘米,先端渐尖或短尖,边缘有细锯齿,侧脉不明显;叶柄长6毫米。花白色,径3~5厘米,1~3朵腋生或顶生,无柄;萼片圆形,外被丝毛;花瓣5~7,倒卵形,先端凹入,外面被疏毛;雄蕊多数,无毛,排成2轮,花丝基部成束;子房被毛,花柱分离。蒴果球形,直径约3厘米,被细毛,室背开裂。种子1~3枚。花期9~11月。果熟期次年秋季。
生境分布
分布四川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种子含山茶甙、脂肪油(为油酸、硬脂酸等的甘油酯)与皂甙。已确知其结构的皂甙元有:22α-羟基桉脂醇,玉蕊醇A1,皂甙元ST-1,山茶皂甙元A,山茶皂甙元B,茶皂醇A,茶皂醇B,茶皂醇E。
叶含茶氨酸、L-谷氨酸-γ-甲酰胺。
药理作用
山茶甙有抗癌作用,隔日给小鼠口服,同时局部使用致癌剂数月后,可使皮肤的乳头瘤及皮肤癌的数目减少。山茶甙局部使用无效,血中含山茶甙时有抗癌作用,如其作用停止,则皮肤癌的数目很快增加至与对照组相似的水平。
性味
苦,平,有毒。
①《陆川本草》:"性寒,味苦,微毒。"
②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苦,平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陆川本草》:"行气疏滞。治气滞腹痛泄泻。"
②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治腹痛,皮肤瘙痒,汤火伤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,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复方
治食滞腹泻:茶子心三钱。浓煎服。(《陆川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稗子
- 绒毛桢楠
- 人中黄
- 棱枝槲寄生
- 杂蘑
- 大树三台
- 光叶水苏
- 水黄花
- 瑞香狼毒
- 蓝花子
- 翅果藤
- 老鸦糊
- 臭梧桐
- 黑参
- 荜茇根
- 木瓜核
- 薅田藨根
- 李根皮
- 云南铁丝莲
- 鲎壳
- 尿桶弓
- 阳桃根
- 山菠萝根
- 三花枪刀药根
- 铁扫帚
- 紫苏叶
- 竹叶子
- 金钱木根
- 羊胆
- 岗松
- 可爱花
- 麻鱼胆
- 葛藟汁
- 刺蓼
- 螃蟹七
- 白皮
- 粳米泔
- 西藏鸡爪草花
- 厚叶牛耳草
- 高原点地梅
- 短毛熊巴掌
- 紫荆花
- 水松叶
- 菊花脑
- 虎头兰
- 淮通
- 菊花根
- 小茴香
- 关东丁香
- 绒毛诃子
- 千里马
- 香毛草
- 朱兰
- 柠檬桉果
- 柳兰叶风毛菊
- 鳜鱼
- 猫肉
- 藤檀
- 三棱
- 番薯
- 茭白
- 蒟蒻
- 止血扇菇
- 三加皮
- 芜菁花
- 紫荆丫
- 黑种草子
- 秋海棠根
- 香根芹根
- 石苁蓉
- 旱田草
- 大叶沿阶草
- 赤杨
- 黑老虎
- 野柿花
- 百解藤
- 慈竹
- 大将军
- 山白果根
- 乌桕木根皮
- 日照飘拂草
- 炮仗筒
- 东北堇菜
- 杠板归
- 水飞蓟
- 鸦片
- 痢止草
- 山海螺
- 香蕉根
- 荠菜子
- 无花果根
- 甜杏仁
- 百灵草
- 剑叶铁树
- 白龙穿彩
- 驴蹄
- 峨参
- 细叶十大功劳
- 香构
- 雄黄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