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里马
《中华本草》:千里马
拼音注音
Qiān Lǐ Mǎ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滇川唐松草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alictrum finetii Boivin[T.deciternatum Boivin]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采挖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滇川唐松草,多年生草本,高50-200cm。茎直立,有分枝,老枝无毛。叶互生;叶本长约2cm,基部有鞘;托叶狭,边缘常不规则浅裂,基生叶和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;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或近羽状复叶;叶片长约18cm;小叶草质,有短柄,菱状倒卵形、宽卵形或近圆形,长0.9-2cm,宽0.7-2cm,先端圆,有短尖,基部宽楔形、圆形或圆截形,3浅裂,边缘有疏钝齿或有时全缘,上面脉稍凹陷,无毛,下面脉稍隆起,沿脉有密或疏的短毛。圆锥花序,长达30cm,有稀疏的花;花两性,花梗细,长0.4-1.8cm;萼片4-5,花瓣状,椭圆状卵形,长约5mm,白色,早落;花瓣无;雄蕊约10,长6-10mm,花丝丝状,花药狭长圆形,长1.5-2mm,有短尖头;心皮7-14,有短柄,花柱长约1.2mm,柱头生于腹面。瘦果半倒卵形,扁平,长约4mm,宽约1.5mm,腹缝线和背缝线有狭翅,宿存花柱长约1.5mm。花期7-8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200-4000的山坡草坡、林边或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鹤氏唐松草碱(hernandezine),原阿片碱(protopine),小檗碱(berberine),药根碱(jatrorrihizine),木兰花碱(magnoflorine)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燥湿。主湿热痢疾;泄泻;黄疸;目赤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苏里鼠李树皮
- 野丹参
- 雷公藤
- 爬树龙
- 云南风车子
- 粘人花
- 赤茯苓
- 铁扇子
- 蛮刀背
- 羊齿天冬
- 松木皮
- 黑种草子
- 八角莲
- 珍珠伞
- 山柑算盘子
- 野柿花
- 黄唇鱼心
- 黄荆子
- 蓬子菜
- 巴豆油
- 三七
- 紫三角
- 柚皮
- 豆黄
- 野木鱼
- 蟑螂
- 水底龙
- 膜蕨囊瓣芹
- 红葱
- 蕨
- 野山楂
- 芦子兰
- 杨梅根
- 玉带根
- 黄皮叶
- 瑞香根
- 网脉山龙眼
- 血人参
- 李根皮
- 粽粑叶
- 红石耳
- 广东升麻
- 鼻烟
- 赤车使者根
- 长叶紫珠
- 鸦片
- 小寸金黄
- 决明子
- 花椒簕
- 肺心草
- 石笔海胆
- 凤仙
- 芭茅果
- 猬肉
- 凤眼草
- 使君子根
- 金雀儿
- 栾樨
- 茳芒决明
- 苦草
- 山红稗
- 八目鳗
- 枇杷花
- 蝉翼藤
- 青丝龙
- 土贝母
- 广玉兰
- 玉米油
- 马骨
- 啄木鸟
- 魿鱼
- 旋花
- 有柄石韦
- 柚叶
- 鸦胆子
- 羊胲子
- 野火绳
- 细叶乌蔹莓
- 土荆皮
- 冬葵子
- 小红柳根
- 樟树叶
- 野山蚂蟥
- 茄子
- 古钩藤
- 紫藤根
- 大花素馨花
- 雪乌
- 祖师麻
- 赤甲红
- 椰子浆
- 山荆子
- 椒蒿
- 雉肝
- 南方六道木
- 佛手露
- 南板蓝叶
- 南鹤虱
- 迷迭香
- 大狼把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