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扇子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铁扇子
拼音注音
Tiě Shàn Zi
别名
铁杆猪毛七、过坛龙、细蕨萁、蕨萁莲
英文名
Herb of Myriosorus Maidenhair
出处
出自 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铁线蕨科植物灰背铁线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diantum myriosorum Bak.[A.pedatum L.var.myriosum Christ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粗壮,木质,顶端生深棕色坚厚鳞片。叶簇生,直立;叶柄长12-25cm,粗壮,黑色,极光亮,叶柄顶端以锐角二叉平分为左右两半边,从两边侧枝上生出3-6对羽片,小羽片多数,篦齿状,水平开展,小羽片钝头并具尖锯齿,叶片下面灰白色,叶脉细而明显,到达每一齿牙的顶端。孢子囊群圆形或横生呈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-1800m的林下沟旁或石灰岩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我国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平;淡苦
归经
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水;活血。主烫火伤;跌打损伤;小便癃闭;冻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醋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铁扇子
拼音注音
Tiě Shàn Zi
别名
铁丝七、铁线草、铜丝草、乌脚笔
来源
铁线蕨科铁线蕨属植物掌叶铁线蕨Adiantum pedatum L.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淡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调经止血。用于泌尿系感染,肾炎水肿,小便不利,黄疸型肝炎,痢疾,白带,风湿骨痛,肺热咳嗽,小儿高热,痈肿初起,月经不调,吐血,血尿,崩漏。
用法用量
5~8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铁扇子
拼音注音
Tiě Shàn Zi
别名
铁杆猪毛七、过坛龙、细蕨萁、蕨萁莲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铁线蕨科植物灰背铁线蕨的全草。夏季采。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根状茎粗壮,木质,顶端生深棕色坚厚鳞片。叶簇生,直立;叶柄长12~25厘米,粗壮,黑色,极光亮,叶柄顶端以锐角二叉平分为左右两半边,从两边侧枝上生出3~6对羽片,小羽片多数,篦齿状,水平开展,小羽片钝头并具尖锯齿,叶片下面灰白色,叶脉细而明显,到达每一齿牙的顶端。孢子囊群圆形或横生呈肾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石灰岩上及树林下阴处。分布我国西南及甘肃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性味
性平,味淡苦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水。治烫火伤,跌打损伤,小便癃闭,冻疮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研末醋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牛七
- 木香花
- 黄秦艽
- 海雹菜
- 光叶密花豆
- 三方草
- 杠香藤
- 绿豆皮
- 绣球防风根
- 紫油木皮
- 麻鱼骨
- 蒙莸
- 普贤菜
- 二仙桃
- 赤麻鸭
- 蒙古扁桃
- 铁皮石斛
- 丛枝蓼
- 紫苏苞
- 心叶百合
- 中华绣线梅
- 通骨消茎叶
- 滇南鸟足兰
- 羊毛绒球蟹
- 桑寄生
- 灯油藤子
- 铁树叶
- 香橼
- 沙冬青
- 莺
- 小冬青
- 地乌
- 红吹风
- 刺楸树皮
- 紫硇砂
- 蛇胆
- 桂皮紫萁
- 紫花芥
- 铁
- 菊苣
- 阿胶
- 腐婢
- 水八角莲
- 楮茎
- 九仙草
- 刺五加
- 山合香
- 郁李仁
- 老鼠耳
- 山百足
- 心叶忽布
- 穇子
- 仰天钟
- 葛叶
- 籼米
- 无毛南蛇藤
- 大铁扫把
- 香花刺
- 鸡脚刺
- 杜鹃花果实
- 挖耳草
- 剑麻
- 脆蛇
- 披散糖芥
- 铁扇子
- 桂叶素馨
- 赤翅蜂
- 茴香虫
- 大人血七
- 醋糟
- 大阳关
- 柳白皮
- 铜锤草
- 风毛菊
- 大脚菇
- 赤车使者
- 商陆叶
- 铁树
- 鲂鱼
- 桂子
- 赤阳子
- 野火绳
- 山柑算盘子
- 小青杨
- 翅茎蜂斗草
- 紫荆果
- 锦葵
- 冬青子
- 蜂胶
- 香阿魏
- 山高粱
- 野鸡草
- 乌木屑
- 铁棒锤
- 哈士蟆
- 鹅脚木叶
- 极丽马先蒿
- 铁灯兔耳风
- 维特他
- 大树三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