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人参叶
《中华本草》:土人参叶
拼音注音
Tǔ Rén Shēn Yè
出处
出自《福建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linum Paniclatum( Jacq·) Gaertn.[T.patens(Jacq)Willd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二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达60cm,肉质,无毛。主根粗壮有分枝,外表棕褐色。茎直立,有分枝,圆柱形,基部稍木质化。叶互生;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5-7cm,宽2.5-3.5cm,先端渐尖或钝圆,全缘,基部渐狭而成短柄。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;二歧状分枝,小枝及花梗基部均具苞片;花小两性,淡紫红色,直径约6mm;萼片2,早落;花瓣5,倒卵形或椭圆形;雄蕊10枚以上;子房球形,花柱线形,柱头3深裂,先端外展而微弯。蒴果近球形,直径约4mm,3瓣裂,熟时灰褐色。种子多数,细小,扁圆形,黑色有光泽,表面具细腺点。花期6-7日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田野、路边、墙脚石旁、山坡沟边等服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河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破碎,墨绿色至黑棕色。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形或倒卵状技针形,长5-10cm,宽2.5-4.5cm,全缘,表面光滑。鲜品肉质,翠绿色。气微,味淡。[br]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:表皮细胞1列。叶肉组织无明显分化,细胞含草酸钙簇晶,直径约40μm。主脉维管束外韧型。[br]粉末特征:墨绿色。①叶上、下表皮细胞均为不规则形,气孔平轴式,以下表皮为多。②导管多为螺纹、环纹,直径12-20μm。③草酸钙簇晶,直径20-40μm。④淀粉粒单粒,类圆形,直径约4μm,层纹、脐点均不明显;复粒少数,由2-3分粒组成。
性味
甘;性平
功能主治
通乳汁;消肿毒。主乳汁不足;痈肿疔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~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复方
1.治乳汁稀少:鲜土人参叶,用油炒当菜食。2.治痈疗:鲜土人参叶,和红糖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土人参叶
拼音注音
Tǔ Rén Shēn Yè
出处
《福建中草药》
来源
为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叶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土人参"条。
性味
微甘,平。
功能主治
通乳汁,消肿毒。
复方
①治乳汁稀少:鲜土人参叶,用油炒当菜食。
②治痈疔:鲜土人参叶,和红糖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油柑果实
- 裂蹄
- 水狗子
- 四方盒子草
- 山黄瓜
- 甘草头
- 锈毛白枪杆
- 水龙胆草根
- 红叶树
- 山油麻
- 连翘根
- 水金凤
- 蜜蜡
- 昏鸡头
- 凤凰毛
- 大种半边莲
- 绣线菊
- 一把蔑
- 对叶油麻根
- 黄瓜叶
- 大戟
- 山稗子根
- 山鸢尾
- 海莲叶
- 佛甲草
- 粤万年青
- 台湾磨盘草
- 云南风车子
- 六股筋
- 四季青
- 野牡丹子
- 华南毛蕨
- 小垂头菊
- 大脚菇
- 孩儿茶
- 胭木
- 油炸木
- 披散糖芥
- 杉叶
- 红树果
- 油鱼
- 狗尾花
- 马桑寄生
- 塌菜
- 五指毛桃果
- 乌鸦肉
- 律草
- 刀豆根
- 地梅子
- 山麻
- 茅栗仁
- 沙漏芦
- 野芋
- 绿花耧斗菜
- 伽蓝菜
- 山桃树皮
- 野料豆
- 白蔻
- 梨皮
- 山崩砂
- 橄榄核
- 山珊瑚
- 柿饼
- 锈叶野牡丹
- 光叶地不容
- 山楂核
- 奶汁树
- 华风车子叶
- 小连翘
- 宁波溲疏
- 山乌桕
- 新疆紫草
- 核桃仁
- 桐叶
- 薤叶
- 白饭树叶
- 大人血七
- 小白绵参
- 石碱
- 石上铁角蕨
- 狗爪豆
- 海龟胶
- 山棯根
- 小叶小羽藓
- 圆叶乌桕
- 扭肚藤
- 淡花当药
- 勾儿茶
- 多花胡枝子
- 桃树根、茎、树皮
- 羽萼
- 石栗叶
- 水冬瓜叶
- 猫花
- 熊尾草
- 水折耳
- 大荨麻
- 毛叶巴豆
- 杜香
- 太阳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