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花乌头
《中华本草》:展花乌头
拼音注音
Zhǎn Huā Wū Tóu
英文名
Patentflower Monkshood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莨科植物展花乌头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chasmanthum Stapf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除去须根、茎叶、泥土,晒干。
原形态
展花乌头 多年生草本,高约50cm。块根胡萝卜形,长约7cm,直径约8mm。茎直立,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长3-5.5cm,无毛;叶片五角状圆形,长4.2-4.8cm,宽4-5.6cm,3全裂几达基部,中央全裂片菱形,3深裂,深裂片多少细裂,侧全裂片斜扇形,不等2深裂,两面无毛或几无毛。总状花序狭长,有约25朵密集的花;花序轴和花梗被伸长的短柔毛;下部苞片叶状,上部苞片线形;下部花梗长4-7mm;小苞片生花梗上部,线形;花两性,两侧对称;萼片5片,花瓣状,蓝堇色,外面被短柔毛,上萼片船状镰刀形,基部至喙长约1.8cm,下缘稍凹,与外缘形成狭喙,侧萼片宽倒卵形,长约1.3cm,下萼片长圆形;花瓣2,长约1.5cm,爪有少数毛,瓣片长约5mm,无毛,唇长约2.5mm,距极短,半球形,长约0.7mm;雄蕊多数,花丝全缘,无毛,或偶有短毛;心皮5,被疏柔毛。蓇葖果。种子多数。花期9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600m的山地草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藏中南部。
化学成分
块根含展花乌头宁(chasmanine),乌头碱(aconitine),展花乌头碱(chasmaconitine),殷乌头碱(indaconitine),高展花乌头宁(homochasmanine),展花乌头替宁(chasmanthinine),布氏翠雀花碱(browniine)。
性味
辛;苦;性热;有毒
归经
脾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止痛。主风寒湿痹;关节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.5-3g。宜久煎。
各家论述
《西藏常用草药》:镇痛、祛风、治风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炭
- 波叶紫金牛
- 白石榴花
- 弓果藤
- 朱砂菌
- 半边钱
- 大叶桉果
- 鹰不扑
- 鸭皂树皮
- 杯菊
- 滨旋花
- 扁豆
- 扁秆藨草
- 野京豆
- 半边菜
- 鬣羚角
- 八仙草
- 扁豆衣
- 半边苏
- 猪大肠
- 鸭脚板草
- 半枫荷叶
- 白绒草
- 白花射干
- 棕榈花
- 瓣蕊唐松草
- 北方点地梅
- 斑花杓兰
- 白三七根
- 猫头
- 安徽小檗
- 阿里红
- 凤眼兰
- 滨海前胡
- 野花椒
- 冰
- 中华莛子藨
- 泽藓
- 白簕枝叶
- 白椴
- 子楝树叶
- 棕板
- 阿魏侧耳
- 鱼鳔
- 八哥
- 樟木钻
- 紫藿香
- 野豌豆
- 柞木
- 木馒头
- 柏树油
- 阳雀花根
- 斑竹壳
- 白垩铁线蕨
- 鹰骨
- 野鸦椿叶
- 白毛蛇
- 阴香皮
- 扁豆根
- 大脖子药
- 山岗荚
- 紫背黄芩
- 变豆菜
- 飘拂草
- 白背枫
- 龙老根
- 总状土木香
- 北风草
- 白檀
- 野梨枝叶
- 阳雀花
- 搬倒甑
- 白云瓜
- 野菊花
- 鸢脑
- 阳遂足
- 白沙蒿
- 白楠木
- 柏树
- 野辣蓼
- 斑点虎耳草
- 砂仁壳
- 八角枫
- 半蒴苣苔
- 白沙虫药
- 白勒
- 五谷虫
- 沼地马先蒿
- 紫椿
- 掌裂蟹甲草
- 野牡丹根
- 半边山
- 白狼毒
- 白沙糖
- 郁李根
- 野苦梨
- 扁豆藤
- 斑叶堇菜
- 野苦梨根
- 柏树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