盘龙七
《中华本草》:盘龙七
拼音注音
Pán Lónɡ Qī
别名
石白菜、地白菜。
英文名
rhizome of Scopulosus Bergenia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秦岭岩白菜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rgenia scopulosa T.P.Wa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除去杂质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秦岭岩白菜 多年生草本,高5-50cm。全体平滑无毛,根茎粗壮,延伸,直径2.5-4cm,沿石壁缝隙匐生,半暴露;密被粟褐色鳞片和叶柄鞘的残余。叶基生,叶柄长1.5-13cm,托叶鞘无毛;叶片近肉质,有光泽,圆形或宽卵状圆形,长5-25cm,宽3-22cm,先端钝圆,基部近圆形或略作楔形,边缘具锯齿或不明显齿,有时近全缘,两面具腺窝;叶脉明显。花茎长10-20cm,光滑,中部以上具1披针形苞叶;圆锥聚伞花序顶生,具多数花,分枝,几造先叶开放;花萼钟状,5深裂,紫红色,多脉;花瓣5,有深紫色脉纹,先端钝,基部有爪;雄蕊10;子房卵球形,无毛,基部2室,先端1室,花柱2,柱头大,盾状。蒴果2瓣裂。花期4-5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3600m的湿润的峭壁石崖缝隙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陕西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近圆柱形,一端稍细,直径2.5-4cm。表面褐色,密被褐色鳞片及残存叶鞘,并可见棕红色细根痕。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棕红色,显粉性。气微,味涩、微苦。
化学成分
根茎含岩白菜素(bergenin)。
性味
涩;微苦;平
归经
肺;脾;肝;膀胱经
功能主治
补益脾胃;收涩固肠;利水活血。主急慢性肠胃炎;浮肿;崩漏;白带;淋症;痢疾;黄水疮;秃沧;疥癣
用法用量
内报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研未调敷。
复方
①治浮肿:盘龙七、竹根七各一钱,老尤皮。红石耳、鹿衔草、金丝带备二钱,羌后三钱,木通八分,水煎服。②治泻痢后肠胃虚弱:盘龙七、红石耳各五钱,朱砂七三钱,黄精二钱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盘龙七
拼音注音
Pán Lónɡ Qī
别名
石白菜、地白菜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虎耳草科植物秦岭岩白菜的根茎。全年可采。去须根,晒干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~50厘米,全体平滑无毛,根茎粗壮,匍匐,圆柱形。叶基生,具柄,近肉质,有光泽,圆形或宽卵状圆形,长5~35厘米,宽3~30厘米,基部近圆形或偶略作楔形,边缘具钝齿或不明显牙齿,几全缘叶脉明显。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,具多数花;花瓣5,淡红色;雄蕊10;子房基部2室,顶部1室,胚珠多数,蒴果2瓣裂。
生境分布
生于湿润的悬岩上。分布陕西等地。
性味
味涩微苦,性平。
功能主治
补脾健胃,收涩固肠,除湿利水,活血。治急慢性肠胃炎,浮肿,崩漏,白带,淋症,痢疾,黄水疮,秃疮,疥癣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2~3钱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浮肿:盘龙七、竹根七各一钱,老龙皮、红石耳、鹿衔草、金丝带各二钱,羌活三钱,木通八分。水煎服。
②治泻痢后肠胃虚弱:盘龙七、红石耳各五钱,朱砂七三钱,黄精二钱。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葛树
- 凸额马先蒿
- 天水蚁草
- 兔毛蒿
- 芭蕉头
- 鸨肉
- 山飘儿草
- 大杜鹃
- 毛花洋地黄
- 野槟榔
- 黄木耳
- 裕民贝母
- 鞭叶铁线蕨
- 中华剑蕨
- 百药煎
- 枪刀菜根
- 迭裂黄堇
- 五叶薯
- 白苏子油
- 羊毛草根
- 红花木莲
- 藤杜仲
- 展花乌头
- 野菠菜
- 山楂
- 银背藤
- 鸢油
- 吉龙草
- 棕板
- 覆盆子
- 裂果卫矛
- 大麦苗
- 鸡血李
- 山乌珠叶
- 鳞瓦韦
- 桃儿七果
- 山红稗
- 臭黄荆根
- 甜瓜子
- 苦楝菌
- 小叶榕
- 华南胡椒
- 杜鹃花叶
- 制何首乌
- 犁头草
- 丁香蓼
- 麻腐
- 滴滴花
- 两指剑
- 红娘子
- 羊蹄甲
- 小黑药
- 红丝线
- 南瓜藤
- 带叶报春花
- 撒发
- 烧伤藤
- 红花鹅掌柴
- 徐长卿
- 一枝蒿
- 四楞蒿
- 朱兰
- 指天蕉
- 盐蒿
- 白背青荚叶
- 榆枝
- 羊奶子
- 白附子
- 羊耳菊
- 刺黄连
- 芸薹
- 樱桃核
- 薏苡叶
- 盐肤木根皮
- 罂粟
- 椰子壳
- 莸叶醉鱼草
- 油胡桃
- 岩风子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盐匏藤
- 玉米
- 玉米须
- 羊蹄
- 芋头
- 芫花
- 莺
- 薏苡根
- 洋鸭
- 羊胰
- 油茶花
- 盐肤木
- 淫羊藿
- 油炸木
- 油鱼
- 椰子
- 榆叶
- 油草
- 月光花
- 油桐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