鲳鱼
《中华本草》:鲳鱼
拼音注音
Chānɡ Yú
别名
昌候鱼、昌鼠、狗瞌睡鱼、鲳鳊、镜鱼、平鱼、白昌、叉片鱼、昌鱼
英文名
pomfret, Silvery pomfret, Butterfish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.《本草拾遗》:昌侯鱼,生南海。如卿鱼,身正圆,无硬骨,作炙食之至美。2.《岭表录异》:鲍鱼,形似编鱼,而脑上突起,连背而圆身,肉甚厚,肉自如凝脂,止有一脊骨。治之以姜葱,熊之粳米,其骨自软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鲳科动物银鲳及其近缘种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mpus argenteus(Euphrasen)[Stromateoides argenteus(Euphrasen)]采收和储藏:常年均可捕捞。捕后,除去内脏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银鲳,体卵圆形,甚侧扁,一般长20-30cm,大者长达40cm余。头短小,侧扁而高。吻短,圆钝,稍突。眼小,侧位,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。口小,微斜,上下颌各具细小牙1行,排列紧密。鳃孔小,鳃耙(4-6)+(7-11),细弱。体被细小圆鳞,极易脱落。侧线位高,与背平行,侧线鳞110-130。背鳍Ⅸ-Ⅻ,Ⅰ-42-48,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上方,臀鳍Ⅵ-Ⅶ,Ⅰ-41-46。成鱼背鳍与臀鳍的鳍棘均埋于皮下;鳍条部相对而同形,呈镰刀形,前部鳍条均稍延长,但不伸达尾柄上。胸鳍24-27,较长,无腹鳍。尾鳍分叉较深,下叶比上叶稍长。体具银白色光泽,背部微呈青灰色,多数鳍片上有不明显的微小黑点。腹部乳白色。各鳍浅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近海中下层鱼类。常栖息于水深30-70m潮流缓慢的海区内。以小鱼、水母、硅藻等为食。有季节性回游现象,生殖期5-6月。怀卵量11.7-21.8万粒,卵浮性,径1.6-1.9mm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海、南海。
化学成分
银鲳含蛋白质,脂肪,碳水化合物,钙,磷,铁及二甲胺(dimethylamine),甲胺(methylamine),异丁胺(isobutylamine),乙胺(ethylamine),二乙胺(diethylamine)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益气养 血;舒筋利骨。主消化不良;贫血;筋骨酸痛;四肢麻木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或炖服,30-60g。
注意
鲳鱼子慎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肥健,益气力。2.《本经逢原》:益胃气。3.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补胃,益血,充精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鲳鱼
拼音注音
Chānɡ Yú
别名
鮀鱼(《临海异物志》),昌侯龟、昌鼠(《本草拾遗》),狗瞌睡鱼(《岭表录异》),鲳鳊(《医林纂要》),镜鱼、平鱼(《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》),白昌(《中国动物图谱·鱼类》),叉片鱼(江苏、浙江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鲳科动物银鲳的肉。
原形态
体短而高,极侧扁,略呈菱形。体长约20厘米。头较小,侧扁而高。吻短、圆钝,稍突出于下领之前。眼小,侧位。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,鼻孔小,每侧各2个,前鼻孔圆形,后鼻孔呈裂缝状。口小,微斜。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。两颌各有1行细齿,排列紧密。鳃孔小,鳃耙短弱,排列稀松。鳞细小,圆形,极易脱落。侧线鳞110~130,侧线位高,几与背缘并行。背鳍Ⅸ~Ⅻ,Ⅰ-42~48,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方。臀鳍Ⅵ~Ⅶ,Ⅰ-41~46。背鳍、臀鳍同形,鳍棘均呈截形,鳍条部前端皆隆起呈镰刀状。胸鳍长大,24~27。无腹鳍。尾鳍17,分叉很深。体银白色,上部微呈青灰色,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。
生境分布
栖于近海中下层。以小鱼、硅藻等为食。产卵期5~6月。分布我国沿海,以南海和东海为多,黄、渤海较少。
性味
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医林纂要》:"甘苦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肥健,益气力。"
②《本经逢原》:"益胃气。"
③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补胃,益血,充精。"
注意
①《本草拾遗》:"腹中子有毒,令人痢下。"
②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"多食发疥动风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箬蒂
- 粉条儿菜
- 蓖麻油
- 赤腹松鼠
- 长白鱼鳞松
- 小叶枇杷
- 驳骨草
- 大叶紫苏
- 大地柏枝
- 断线蕨
- 大箭
- 扶栘木皮
- 灯台菜
- 五叶壁藤
- 五脉山黧豆
- 山矾
- 蝙蝠葛根
- 深裂黄草乌
- 热带灵芝
- 蝙蝠草
- 柔毛艾纳香
- 吊白叶
- 笔管榕
- 狨
- 尖头蚱蜢
- 边缘鳞盖蕨
- 紫金血藤
- 毛发唐松草
- 旱芹
- 藤槐
- 三品一枝花
- 鹿肾
- 青鱼枕
- 护心草
- 秋海棠果
- 化香树叶
- 龙眼
- 藿香露
- 功劳叶
- 出山虎
- 山漆树
- 土砂仁
- 石苁蓉
- 壶卢子
- 赛繁缕
- 刺南蛇藤
- 紫花苣苔
- 黄金菊根
- 海雹菜
- 广东升麻
- 接骨紫菀
- 黄荆
- 蚂蚁花根
- 慈竹
- 空心花
- 马刀
- 飞来蓝
- 桂花枝
- 割舌罗
- 带刺马鞭
- 黄连花
- 刺瓜
- 白背小报春
- 白扁豆
- 番荔枝叶
- 庐山香科科
- 紫花地丁
- 桦褶孔
- 绿兰花
- 壶卢秧
- (鱼彭)鱼鳃
- 黑面叶
- 白花鹅掌柴
- 海鹞鱼尾刺
- 骨螺
- 刺海松
- 蒒实
- 婆婆纳
- 满天飞
- 大金发藓
- 海菜
- 虫莲
- 裂叶翼首花
- 羊肉
- 新疆藜芦
- 水茄冬果
- 美丽风毛菊
- 徐长卿
- 野葡萄根
- 球花党参
- 止泻木皮
- 蓼实
- 甘露子
- 刺萆薢
- 地锦草
- 黄花夹竹桃叶
- 竹卷心
- 苦楝子
- 水毛花
- 小黄素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