割舌罗
《中华本草》:割舌罗
拼音注音
Gē Shé Luó
别名
割舌树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八角枫科植物土坛树的根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angium saluiifolium(L.f.)Wanger.[Grewia saluiifolia L.f.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叶,晒干。一般栽培8-10年后,冬季挖根,洗去泥土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或落叶小乔木,常直立,高约8m。稀攀援状;树皮褐色或灰褐色,平滑;有显着的圆形皮孔,有时具刺。叶互生;叶柄长5-15mm,上面浅沟状,下面圆形;叶厚纸质或近革质,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7-13cm,宽3-6cm,先端急尖而稍钝,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,全缘,上面绿色,无毛,下面淡绿色,脉腋被丛毛,渐老时无毛。聚伞花序3-8生于叶腋,常花叶同时开放;总花梗长5-8mm,花梗长7-10mm;花折色至黄色,有浓香味;萼裂片三角形,两面均有柔毛;雄蕊20-30;花盘肉质;子房1室。核果卵形或椭圆形,长1.5cm,宽0.9-1.2cm,成熟时同红色至黑色,先端有宿存萼。花期2-4月,果期4-7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、喜光、畏寒冷。野生于热带低海拔至中海拔的村边、路边或疏林中。引种栽培时应选择无霜地区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一般以深厚,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宜。[br]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夏季果产成熟,应随采随播,贮藏时间过久,种子发芽率低。把采收的种子晾干后,播于苗床上,条播按行距30cm开沟,沟深5cm,种子均匀播入沟内后,覆盖细土3cm,浇水保湿。育苗1年后,苗高30cm以上时定植。按行株距350cm×350cm开坑,每坑栽1株,压紧,浇足定根水。[br]田间管理 定植后,每年春、夏季和秋、冬季各追肥1次,肥料用堆肥,复合肥,草本灰或厩肥等。第次追肥前中耕除草,施肥后结合培土。成龄树注意修剪去过密枝、根茎分蘖枝等,促进主干粗壮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m以下的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沿海地区。
化学成分
从土坛树的粗枝中分得4种生物碱:喜树次碱(venoterpine),安可任(ankorine),吐根酚碱(cephaeline),吐根酚亚碱(psychotrine)。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止痛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羊肌藤
- 侧耳
- 杧果树皮
- 甜瓜皮
- 长瓦韦
- 红丝线
- 红花木莲
- 不凋木
- 沙旋复花
- 亚麻
- 土茯苓
- 乌饭子
- 黄龙藤叶
- 小婆婆纳
- 铺山燕
- 花榈木
- 牛毛草
- 黄毛耳草
- 山漆树
- 桃枝
- 毛草龙根
- 芦花
- 紫金沙
- 大风药
- 甜茶藤
- 鸡尾木
- 路旁菊
- 紫堇
- 银柴胡
- 浮小麦
- 蚕茧
- 白沙糖
- 山黄麻
- 牡丹花
- 白花苋
- 山芭蕉子
- 赤甲红
- 白细辛
- 下冈哇
- 豺皮
- 对叶草
- 华山矾
- 飞龙掌血叶
- 广东金钱草
- 地涩涩
- 刺莓果
- 杜衡
- 大绿藤
- 线叶金鸡菊
- 绛梨木
- 芜荑酱
- 四楞筋骨草
- 青蛙胆
- 鹰爪莲
- 羊黄
- 熊筋
- 白花草
- 羊皮
- 山马豆根
- 臭樟
- 小三棵针
- 罗锅底
- 翻白叶
- 铁华粉
- 参条
- 铁蕨鸡
- 牛肝
- 东莨菪
- 马蹄细辛
- 赛北紫堇
- 牛白藤
- 贴生石韦
- 烟锅草
- 狼尾巴花
- 伽果
- 雕骨
- 狗宝
- 河蚌
- 黄根
- 蕉芋
- 硫黄菌
- 越王余算
- 天泡子
- 锡兰肉桂
- 胭脂木
- 泽兰
- 文冠果
- 糯米泔
- 广西九里香根
- 黄花绿绒蒿
- 龙骨风
- 滑叶木通
- 木本远志
- 附地菜
- 黄水茄
- 猴头菌
- 返顾马先蒿
- 牛蒡根
- 紫金牛
- 芸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