蚂蚁花根
《中华本草》:蚂蚁花根
拼音注音
Má Yǐ Huā Gēn
别名
野牡丹根
英文名
Osbeckia nepalensis Hook.f.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蚂蚁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beckia nepalensis Hook.f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亚灌木或灌木,高0.6-1.5m。茎四棱形,茎、叶柄及叶密被糙伏毛。叶对生;叶柄极短,长1-4mm;叶片坚纸质,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1.5-3.8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至钝,全缘,具缘毛、基出脉5。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,顶生;苞片叶状;花梗短或几无;花萼长约2cm,萼管外面及裂片间具篦状刺毛突起,裂片5,长卵形,与萼管等长,两面无毛,具缘毛;花瓣5,红色至粉红色,稀紫红色,广倒卵形,偏斜,长1.5-2.5cm,上半部具缘毛;雄蕊10,常偏向1侧,花丝较花药略长,花药具短喙,药隔基部微膨大呈盘状,有短距;子房半下位,5室,卵状球形,先端具1圈短刚毛,上半部密被糙伏毛。蒴果卵状球形,5纵裂,长约8mm,直径约6mm,宿存萼坛形,先端平截,长约8mm,外面具密篦状刺毛突起。花期8-10月,果期9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50-1900m的开朗山坡草地,灌木丛,路旁及田边,亦见于疏林缘,溪边湿润的地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根部弯曲细长,表面显棕褐色或黑褐色,有纵皱纹,偶有须根,根长约2.8cm,直径0.1-1.2cm;主根粗壮,支根较少,根顶端与茎相接处膨大,有绒毛,毛黄褐色。根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,断面显黄色,纤维性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消肿。主湿热黄疸;泻痢;外伤瘀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,水煎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米仔兰花
- 美商陆子
- 芒硝
- 蚂蚁上树
- 毛蒌
- 猫眼睛
- 牛耳大黄
- 落葵
- 干蟾
- 菊架豆
- 毛药
- 磨盘草子
- 米皮糠
- 美人蕉根
- 美商陆
- 毛足铁线蕨
- 猫儿眼睛
- 猫头鹰
- 云南荚蒾根
- 风箱树根
- 狗肝菜
- 猕猴桃藤
- 毛葡萄
- 牡荆沥
- 猕猴桃根
- 茅膏菜
- 毛白杨
- 夜花藤
- 牦牛胆结石
- 盲肠草
- 缅茄
- 毛黄连
- 一扫光
- 毛大丁草根
- 毛血藤
- 满山白
- 毛荚决明
- 毛鬼头伞
- 脉耳草
- 毛柄短肠蕨
- 蘑菇
- 马勃
- 马桑根
- 蕨萁
- 冬珊瑚
- 滇茜草
- 馒头蟹
- 米饭花
- 绵阳岩白菜
- 毛脉柳叶菜
- 毛草龙根
- 绵萆薢
- 牡鼠粪
- 枫香脂
- 三七
- 马尾千金草
- 小年药
- 龙胡子
- 胡颓子根
- 鼠脂
- 梅花草
- 臭藿香
- 捆仙丝
- 大葫芦
- 多蒴曲尾藓
- 橘络
- 紫葳根
- 淫羊藿根
- 石南叶
- 白龙穿彩
- 百药煎
- 水泽兰
- 广枣
- 凤尾搜山虎
- 小朴松实
- 点腺过路黄
- 十三年花
- 梧桐根
- 除虫菊
- 紫玉盘
- 九头草
- 蒺藜花
- 老枪谷
- 唐古特青兰
- 白鹤灵芝
- 牛蒡
- 刺瓜米草
- 姜石
- 竹林消
- 蛇附子
- 艾纳香根
- 厚叶旋蒴苣苔
- 秀丽野海棠
- 雷公藤
- 宜昌楼梯草
- 僵蚕
- 杜鹃花果实
- 一匹草
- 干蕨鸡
- 大山芝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