蚂蚁花根
《中华本草》:蚂蚁花根
拼音注音
Má Yǐ Huā Gēn
别名
野牡丹根
英文名
Osbeckia nepalensis Hook.f.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野牡丹科植物蚂蚁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beckia nepalensis Hook.f.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亚灌木或灌木,高0.6-1.5m。茎四棱形,茎、叶柄及叶密被糙伏毛。叶对生;叶柄极短,长1-4mm;叶片坚纸质,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5-13cm,宽1.5-3.8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至钝,全缘,具缘毛、基出脉5。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,顶生;苞片叶状;花梗短或几无;花萼长约2cm,萼管外面及裂片间具篦状刺毛突起,裂片5,长卵形,与萼管等长,两面无毛,具缘毛;花瓣5,红色至粉红色,稀紫红色,广倒卵形,偏斜,长1.5-2.5cm,上半部具缘毛;雄蕊10,常偏向1侧,花丝较花药略长,花药具短喙,药隔基部微膨大呈盘状,有短距;子房半下位,5室,卵状球形,先端具1圈短刚毛,上半部密被糙伏毛。蒴果卵状球形,5纵裂,长约8mm,直径约6mm,宿存萼坛形,先端平截,长约8mm,外面具密篦状刺毛突起。花期8-10月,果期9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50-1900m的开朗山坡草地,灌木丛,路旁及田边,亦见于疏林缘,溪边湿润的地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:根部弯曲细长,表面显棕褐色或黑褐色,有纵皱纹,偶有须根,根长约2.8cm,直径0.1-1.2cm;主根粗壮,支根较少,根顶端与茎相接处膨大,有绒毛,毛黄褐色。根质地坚韧,不易折断,断面显黄色,纤维性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消肿。主湿热黄疸;泻痢;外伤瘀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,水煎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西藏花椒种子
- 分枝火绒草
- 虱草花
- 川谷根
- 芙蓉花
- 杠木
- 霜红藤
- 牧马豆
- 紫葳茎叶
- 龙船花茎叶
- 大叶云实
- 杨梅叶
- 鸟不宿
- 西南金刚藤
- 木蓝
- 黄泡子
- 粉团花
- 牛鼻
- 地骨皮
- 牛角瓜
- 狼毒
- 欧李
- 路郎鸡
- 散血莲
- 苦碟子
- 火焰草
- 毛刺果藤
- 半春莲
- 毛车藤
- 九管血
- 山荸荠
- 红管药
- 化金丹
- 灰叶南蛇藤
- 山药
- 香胶木叶
- 西归芹根
- 芦荟花
- 偏叶白齿藓
- 全光菊
- 小棕皮头
- 苍耳囊虫
- 山菠萝根
- 栾华
- 海藻
- 大羽藓
- 刺黄柏叶
- 华南桦
- 竹节三七
- 黑花韭
- 水马齿苋
- 兰花石参
- 野梧桐
- 婆婆纳
- 大乌泡根
- 甘肃棘豆
- 中华莛子藨
- 雉
- 水飞蓟
- 蛏肉
- 渐尖毛蕨
- 麻油
- 王不留行
- 旋鸡尾
- 胡桃壳
- 紫椿
- 伤寒头
- 斩妖剑
- 萱草根
- 荷蒂
- 留兰香
- 掌裂蟹甲草
- 泡囊草
- 白藨
- 麻皮
- 小接筋草
- 热痱草
- 铁牛钻石
- 苦芥
- 荠薴
- 黄栎
- 碱黄鹌菜
- 羊黄
- 地红子根
- 铃当子
- 豆腐
- 大叶马尾连
- 土玉桂
- 西南菝葜
- 胡桃叶
- 乌当归
- 药绿柴
- 扇子七
- 菊花参
- 臭黄荆叶
- 牛胆
- 苔菜
- 土沉香
- 臭山牛蒡
- 篱天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