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地紫菀
《*辞典》:白地紫菀
拼音注音
Bái Dì Zǐ Wǎn
别名
大火草、牛耳朵火草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白叶不翻、小一支箭、白头翁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钩毛大丁草的根。秋、冬采挖。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。根细长须状,多数。叶基生,椭圆状卵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5~12厘米,宽2~4厘米,基部平截,下延,边缘微波状,上面绿色,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;叶柄长2~6厘米。花茎由根基抽出。头状花序单生于顶端;总苞片覆瓦状,多列,外层苞片钻形,向内渐成披针形,均被毛;花白色至粉红色,后变淡红紫色,舌状花雌性,管状花两性,先端5齿裂,稍2唇形。瘦果有喙,冠毛刺毛状。花期2~4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林边、草丛中。
性味
辛微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理气化痰,捎积杀虫。治痢疾,胃痛,感冒咳嗽,气喘痰多,消化不良,蛔虫症,扁桃体炎,外用可以止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。0.5~1两。外用:研末撒。
注意
孕妇忌服。
备注
性味以下出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银老梅
- 凤尾草
- 野花生
- 厚皮香
- 刺黄芩
- 凤尾茶
- 凤尾兰
- 山萝花
- 狗爪豆
- 叉分蓼
- 川乌头
- 刺鸭脚木
- 万年蒿
- 山苍子
- 垂盆草
- 插田泡
- 山芹根
- 山蜘蛛
- 甘草梢
- 梵天花
- 感应草
- 垂珠花
- 凉三七
- 冷饭果
- 山陀螺
- 喉咙草
- 合掌草
- 伏毛苎麻
- 罐嘴菜
- 川芎
- 滚龙草
- 何首乌叶
- 果上叶
- 榔榆茎
- 狗狗秧
- 厚皮树皮
- 杠板归
- 山韭菜
- 回回蒜
- 合血香
- 枫香寄生
- 扶桑金星蕨
- 阴蚼
- 厚叶旋蒴苣苔
- 野苏麻
- 野茉莉
- 垂丝卫矛果
- 凤尾猪鬃草
- 刺桐叶
- 枫杨
- 乌棒子
- 乌口树
- 分心木
- 扶栘木皮
- 银朱
- 扶桑叶
- 朝鲜一枝黄花
- 万年青根
- 冷水丹叶
- 川党参
- 山飘儿草
- 山黄麻叶
- 山黄麻根
- 兰石草果
- 狼尾巴蒿
- 垂穗荛花
- 华南毛蕨
- 常春藤
- 桂花岩陀
- 牿岭勾儿茶
- 华南皂荚
- 番石榴干
- 灵香蒿
- 巴旦杏仁
- 卵叶水芹
- 华山矾根
- 山郎木叶
- 棱枝卫矛
- 川白苞芹
- 春花胡枝子
- 野菊
- 隔山撬
- 蜀葵叶薯蓣
- 银白杨叶
- 兰屿肉豆蔻
- 庐山石韦
- 山银柴胡
- 川层草
- 灵香草
- 冷地卫矛
- 川防风
- 柳叶鬼针草
- 灵猫香
- 朝鲜当归
- 凤尾蕉叶
- 狼把草根
- 厚叶沿阶草
- 刺山茶根皮
- 山荔枝果
- 华风车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