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东岩白菜
《中华本草》:巴东岩白菜
拼音注音
Bā Dōnɡ Yán Bái Cài
别名
岩白菜、石白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呆白菜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iaenophora rupestris(Hemsl.)solereder[Rehmannia rupestris Hems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呆白菜,多年生草本,高25-50cm。全株密被白色绵毛。茎简单或基部分枝,茎、花梗及萼上的绵毛常结成网膜状。基生叶较厚,革质;具长柄,柄长3-6cm;叶片卵状长圆形,长7-13cm,先端钝圆,基部近于圆形或宽楔形,边缘具粗锯齿,或为带齿的浅裂片;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,向上逐渐缩小,顶部的成为苞片。花具长0.6-2cm的梗;小苞片条形,生于花梗中部;萼长1-1.5cm,萼齿5枚,各又3深裂,小裂齿长3-6mm;花冠紫红色,狭筒状,伸直或稍弯曲,长4cm,外被长柔毛,上唇裂片宽卵形,下唇裂片长圆状卵形;雄蕊4,二强,花丝无毛,着生处被长柔毛;子房卵形,无毛,花柱先端2裂,裂片近圆形。蒴果长圆形。种子小,长圆形。花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 290-1200m的悬岩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功能主治
补肾;明目;调经。主目昏多泪;肾虚腰痛;月经不调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巴东岩白菜
别名
岩白菜[湖北巴东]
来源
玄参科巴东岩白菜Triaenophora rupestris (Hemsl.) Solereder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湖北、四川。
功能主治
明目补肾。
用法用量
全草炖肉服,用量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白叶藤
- 白芥子
- 白蒿
- 白薇
- 冰草白穗
- 葛谷
- 扁樱桃
- 白花龙胆
- 白酒草
- 白金果榄
- 巴戟天
- 扁竹测
- 木槿
- 野芭蕉
- 竹根七
- 小羊桃
- 水蛭
- 穗花蛇菰
- 水豆瓣
- 毛药
- 藤本夜关门
- 笔筒草
- 草血竭
- 黄花菜子
- 臭草
- 水松枝叶
- 白花菜
- 朱砂菌
- 毛柄短肠蕨
- 秀丽野海棠
- 棕树心
- 黑种草子
- 多蒴曲尾藓
- 刺南蛇藤
- 冬瓜
- 山漆树
- 蚕退纸
- 牛角瓜
- 菊三七
- 柯蒲木
- 白花灯笼
- 薄荷露
- 蚂蚁花根
- 多花景天三七
- 青鱼枕
- 满天星
- 苦芥
- 鲫鱼脑
- 红背叶
- 姜叶三七
- 小通草
- 野京豆
- 绿玉树
- 水草乌
- 野茉莉
- 贝子
- 紫萁
- 小扁豆
- 牵牛子
- 紫藤子
- 黑顶卷柏
- 荷秋藤
- 川桂皮
- 山枝根
- 山荆子
- 罗锅底
- 火秧竻
- 白茅根
- 昆布
- 羊角扭
- 换锦花
- 猪大肠
- 瓦松
- 无花果
- 卵叶鳞始蕨
- 硬骨凌霄
- 千斤拔
- 骨把
- 凤尾草
- 槲寄生
- 滇常山
- 戎盐
- 漆树根
- 水罗伞
- 鷃
- 黄皮叶
- 牛耳草
- 水梨藤
- 过路惊
- 琼枝
- 金雀儿
- 山楂木
- 驴蹄草
- 炙甘草
- 橄榄
- 鹅掌上黄皮
- 老虎须
- 腊瓣花
- 排骨灵
- 车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