排骨灵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排骨灵
拼音注音
Pái Gǔ Línɡ
别名
广香藤、满山香
英文名
root-bark of manybract Fissistigm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番荔枝科植物多苞瓜馥木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.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切段、晒干。
原形态
多苞瓜馥木,攀援状常绿藤本,长可达10m。茎藤灰绿色,有小皮孔,小枝被黄褐色毛。叶互生,长圆形,长4-15cm,宽2-3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圆形,全缘,上面几无毛,下面密被黄褐色柔毛,侧脉在叶两面均明显突起,如排骨状。花小,黄色,数花一簇,与叶对生。果圆球形,直径约1.5cm,柄长约3cm,全体被黄色茸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路旁、潮湿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涩;温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。主外伤出血;骨折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解毒,养血,清热。2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舒筋,活血,消炎,止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排骨灵
拼音注音
Pái Gǔ Línɡ
别名
满山香
来源
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排骨灵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erjee,以根皮入药。全年可采,洗净切段,晒干研末。
性味
辛、涩,温。
功能主治
舒筋,活血,止血。用于跌打损伤,骨折,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,研末,酒调外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排骨灵
拼音注音
Pái Gǔ Línɡ
别名
广香藤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满山香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番荔枝科植物多苞瓜馥木的根皮。全年可采。切段、晒干。
原形态
攀援状常绿藤本,长可达10米。茎藤灰绿色,有小皮孔,小枝被黄褐色毛。叶互生,长圆形,长4~15厘米,宽2~3.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至圆形,全缘,上面几无毛,下面密被黄褐色柔毛,侧脉在叶两面均明显突起,如排骨状。花小,黄色,数花一簇,与叶对生。果圆球形,直径约1.5厘米,柄长约3厘米,全体被黄色茸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谷路旁、潮湿林中。分布云南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辛涩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解毒,养血,清热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舒筋,活血,消炎,止血。治外伤出血,骨折,跌打损伤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爬山猴
- 蒲黄
- 蓬蘽
- 螃蟹甲
- 炮掌果
- 砒霜
- 千脚虫
- 芡实茎
- 萍蓬草根
- 蒲圻贝母
- 蒲桃壳
- 蒲桃根皮
- 蟛蜞
- 全缘凤尾蕨
- 拳参
- 菩提香
- 蓬莪术
- 七星草乌
- 蒙自赤杨
- 皮袋香根
- 三对节
- 云南金莲花
- 剪红纱花
- 辫子草根
- 铁杆地柏枝
- 红楠
- 垂果大蒜芥
- 奶汁树
- 竹叶椒根
- 黄珠子草
- 漆大姑根
- 白石英
- 拐枣七
- 铰剪藤
- 刺蓼
- 红枫荷
- 竹实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虾蟆皮
- 倒触伞
- 茯苓
- 南牡蒿
- 雪乌
- 广防风
- 长叶丹参
- 蔓荆子
- 小叶买麻藤
- 黄鳝藤
- 越瓜
- 云南冻青叶
- 山豆根
- 山大刀
- 野席草
- 河蚌
- 一碗泡
- 延羽卵果蕨
- 松木皮
- 田菁
- 斩龙草
- 马骨节
- 一品红
- 块茎糙苏
- 黑及草
- 大叶接骨藤
- 多齿蹄盖蕨
- 点头菊
- 川谷根
- 蛇疙瘩
- 狗骨节
- 棕叶七
- 犁头尖
- 伏毛山豆根
- 蜀羊泉
- 广西莲座蕨
- 石蕊
- 秋木瓜
- 刺李
- 苘麻子
- 老鸦胆根
- 水前草
- 犁头草
- 华西小石积
- 戴胜
- 十字苔草
- 省藤
- 胜红蓟
- 黄皮叶
- 大鲵
- 巴戟天
- 樟树皮
- 日中花
- 石楠
- 虎耳还魂草
- 咳喘木
- 毛叶天胡荽
- 衣鱼
- 青藤
- 豆麻
- 黑三棱
- 楤木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