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叶紫苏
《中华本草》:大叶紫苏
拼音注音
Dà Yè Zǐ Sū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大叶香薷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sholtzia flava(Benth.)Benth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叶香薷,直立半灌木,高0.6-2.6m。茎枝四棱形,密被灰白色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3-6cm,密被柔毛;叶片阔卵形或近圆形长8-15cm,宽5.2-8.2cm,先端突尖或尾状渐尖,基部圆形或微心形,偏斜,边缘具钝锯齿,两面被短柔毛,下面有金黄色腺点。轮伞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状花序,长6-10cm,顶生和腋生;苞片阔卵圆形;长约3mm,先端具小突尖,外面被柔毛,边缘具缘毛;花萼钟形,长约3.5mm,被柔毛及腺点,萼齿5,具线状尖头,花萼果时增长达6.5mm;花冠黄色,长约6.5mm,外面有柔毛及腺点,上唇直立,先端微缺,下唇3裂,中裂片近圆形,边缘啮蚀状,侧裂片近长圆形,先端圆形;雄蕊4,前对较长,伸出,花丝无毛,花药圆形,2室;子房4裂,花柱长于雄蕊,柱头2浅裂。小坚果长圆形,长约1mm,黑褐色。花期7-10月,果期8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100-2900m的小河边草丛、小灌木丛、林缘、路边或开旷耕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和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辊,茎略呈方柱形,光滑无毛;质坚硬。叶卷曲皱缩,展平后呈宽卵形或近圆形,通常长10-15cm,宽8-13cm,先端骤然尾状渐尖,边缘有锯齿;叶柄长3-5cm。可见穗状花序,花黄棕色。气微香,味微苦。
性味
味辛;性凉
功能主治
发表宣肺;清热解毒。主风热感冒;岳热咳嗽;咽喉肿痛;疮疖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3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用鲜叶贴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熊掌
- 钱针万线草
- 野山楂
- 牛耳草
- 山豆根
- 长毛香科科
- 鸭胆
- 鲱鱼
- 粉萆
- 蚱蝉
- 蔗鸡
- 鹧鸪
- 紫靛
- 大薸
- 蚤休
- 沙芥
- 松塔
- 雉肝
- 鳣鱼
- 雉尾
- 锥栗
- 圆叶碱毛茛
- 荜茇根
- 树刁
- 盐肤木
- 波罗蜜
- 三匹叶
- 饭汤子
- 苎麻叶
- 针砂
- 粘毛鼠尾草
- 醉马草
- 水蓼
- 蜘蛛七
- 雉子筵
- 波罗蜜叶
- 白草莓
- 白花菜
- 锥螺壳
- 蜘蛛果
- 醉魂藤
- 白仙茅
- 紫青藤
- 酸枣仁
- 钻地风
- 钟乳石
- 异叶鳞始蕨
- 碎兰花根
- 钻天杨
- 都拉鸢尾
- 针刺铁仔
- 藏青杠
- 肿柄菊叶
- 钻秆虫
- 紫红鞭
- 醉鱼草花
- 酸藤果
- 鱼眼草根
- 雉子筵根
- 蜘蛛蜕壳
- 震天雷
- 重叶莲
- 鹰眼睛
- 栘依
- 石链子
- 蜇虫
- 淫羊藿
- 醉鱼草
- 凤凰衣
- 节瓜
- 偏瓣花根
- 雪山鼠尾草
- 貒膏
- 黑虎七
- 楸树
- 红背叶
- 黄瓜子
- 峨三七
- 牛嗓管树根
- 红蒂蛇
- 菥蓂子
- 挖耳草根
- 红葱
- 鄂报春
- 柠檬桉树脂
- 香雪兰
- 黄鼬
- 香青
- 毛莲蒿
- 刺石榴
- 建砂仁
- 麋角
- 乌苏里瓦韦
- 金针菜
- 团叶槲蕨
- 蟾蜍肝
- 簇生卷耳
- 毛木树
- 角翅卫矛
- 秃疮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