蛮刀背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蛮刀背
拼音注音
Mán Dāo Bèi
别名
瓜哇珍珠菜
来源
报春花科蛮刀背Lysimachia javanica Blume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苦、淡,温。
功能主治
去瘀、消肿。主治跌打损伤,扭伤,血热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水煎服或泡酒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蛮刀背
拼音注音
Mán Dāo Bèi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报春花科植物爪哇珍珠菜的全草。春、夏采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茎直立或斜上,分枝,有棱。单叶互生;膜质;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4~7厘米,全缘,基部下延成狭翅,下面淡绿色,有紫色斑点和疏柔毛,边缘有腺体。总状花序顶生,花排列稀疏;苞片线形或钻状;花萼5裂,裂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边缘白色;花冠白色,5裂,裂片倒卵形;雄蕊5,花药近圆形或椭圆形;子房上位,球形,花柱伸出花冠外。蒴果,球形,褐色。种子细小,卵形,褐色。花期4~5月。果期6~8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低山区的山坡草丛中及路边湿润处。分布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淡,温。
功能主治
去瘀,消痈肿。治跌打损伤,扭伤,血热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椋子
- 胡桃树皮
- 马耳草
- 痰药
- 腐巴
- 罗望子叶黄檀
- 菖蒲叶
- 野油麻
- 鹅毛
- 藁本
- 小杉藻
- 高粱乌米
- 猕猴桃枝叶
- 宽卵叶山蚂蝗
- 枫香树皮
- 紫金莲
- 地磨薯
- 狗脑
- 杂蘑
- 鬼目
- 牿岭勾儿茶
- 米碎木皮
- 假荆芥
- 辣根菜
- 蜀葵花
- 桃根
- 金腰带
- 剑皮树菌
- 福建柏
- 桄榔面
- 酸果藤
- 浙贝母
- 高粱泡
- 钩栲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金银花子
- 蜂乳
- 蒙古扁桃
- 药芹菜根
- 绵羊角
- 隆萼当归根
- 谷蓼
- 红树皮
- 虾蟆肝
- 贵州追风散
- 虎筋
- 槭叶止血草
- 枸骨根
- 肿柄菊叶
- 澄茄子
- 羚羊肉
- 夜明砂
- 鹅观草
- 火赤链蛇
- 金背枇杷叶
- 黄牛茶
- 钻秆虫
- 僵蚕
- 细叶卷柏
- 海莲果
- 鸭胆子
- 马桂花
- 向日葵茎髓
- 蟅虫
- 鸬鹚(鸬鹚)
- 短蕊万寿竹
- 破碗掌脚树
- 球穗花千斤拔
- 柔毛水杨梅
- 黄囊杓兰
- 尖叶铁扫帚
- 单叶铁线莲
- 黄花地桃花
- 龙头节肢蕨
- 白马鬃铃花
- 多裂委陵菜
- 滇常山花
- 金钱参
- 珍珠风子
- 长尾复叶耳蕨
- 跌打老
- 细锥香茶菜
- 龙船花茎叶
- 黄花夹竹桃
- 亮叶冬青根
- 关东丁香
- 香港四照花
- 高山唐松草
- 佛葵
- 獾骨
- 白鱼
- 河豚
- 大管
- 狗血
- 龟肉
- 桔梗
- 棘针
- 茄根
- 锥栗
- 南苜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