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建柏
《中华本草》:福建柏
拼音注音
Fú Jiàn Bǎi
出处
始载于《经济植物手册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柏科植物福建柏的心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Fokienia hodginsii ( Dunn ) Henry et Thomas.[Cupressus hodginsii Dunn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剥去树皮,取心材切段或切片,晒干用。
原形态
乔木,高达20m,胸径达80cm。树皮紫褐色,浅纵裂。鳞叶2对,交互对生,成节状;长4-7mm,宽1-1.2mm,上面时叶蓝绿色,下面的叶中脉隆起,两侧具凹陷的白色气孔带。幼树或萌芽枝的鳞叶长可径达10mm。雌雄同株。雄球花近球形,长约4mm;球果近球形,熟时褐色。种子长约4mm,上部有2个膜质翅,大翅近卵形,小翅窄小。花期3-4月,球果翌年10-11月成熟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800m以下的温暖湿润的山地森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心材含挥发油。
性味
苦;辛;性寒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;降逆止呕。主脘腹疼痛;噎膈;反胃;呃逆;恶心呕吐
用法用量
内服: 煎汤,6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心材治脘腹疼痛、噎膈、气逆、呕吐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蛇头草
- 短枝六道木
- 酸猴儿
- 蛇蜕
- 热带灵芝
- 黄鲴鱼
- 黄鳝
- 蝮蛇蜕皮
- 榕树胶汁
- 鸦葱
- 豆包菌
- 蝙蝠葛根
- 酸模叶橐吾
- 黑藁本
- 顶羽菊
- 盾翅藤
- 短萼蜂斗草
- 短柱梅花草
- 角果木叶
- 虾蟆脑
- 鲥鱼鳞
- 盾叶莓
- 桉树果
- 刺黄柏茎叶
- 人参须
- 茶子木花
- 凤仙透骨草
- 南蛇藤果
- 河套大黄
- 打破碗花花
- 白苣
- 竹节草
- 沙枣树皮
- 牛毛草
- 山核桃皮
- 紫靛
- 蜘蛛香
- 醉魂藤
- 钻石风
- 雉肝
- 针叶火绒草
- 钻地风
- 金雀根
- 蜘蛛果
- 醉鱼草花
- 蜘蛛草
- 追风伞
- 肿柄菊叶
- 肿足蕨
- 藏青杠
- 钻天杨
- 蜘蛛抱蛋
- 蜘蛛果茎叶
- 蜘蛛蜕壳
- 贯众
- 自事口草
- 藏红花
- 鱵鱼
- 剑麻
- 自消容
- 茱卷皮
- 走马胎叶
- 藏青果
- 雉
- 茱苓草
- 鲻鱼
- 走马胎
- 荩草
- 走马风
- 长毛风毛菊
- 苎麻皮
- 龙胡子
- 走茎丹参
- 紫金血藤
- 艾纳香根
- 蟑螂
- 大过路黄
- 紫金皮
- 戟叶瓦韦
- 碎骨红
- 鞭打绣球
- 红天葵
- 玛瑙
- 梨树根
- 酸模叶
- 五代同堂
- 粗叶卷柏
- 芦竹
- 菱叶山蚂蝗
- 篱笆竹
- 罗汉松根皮
- 老龙皮
- 琉璃枝
- 老婆子针线
- 蓝圆鲹
- 狼尾草
- 莨菪叶
- 辽东栎壳斗
- 老头草
- 老蛇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