灯蛾
《中华本草》:灯蛾
拼音注音
Dēnɡ é
别名
飞蛾、火花、慕光、扑灯蛾
英文名
grain moth, tigermoth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灯蛾科动物灯蛾的成虫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ctia caja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秋季捕捉,鲜用;或用文火培干,研末。
原形态
灯蛾,体肥大,茶褐色,长约3cm,展翅宽约8cm。头小,两侧有复眼1对;口吻发达,下唇须长。触角1对,羽状。胸节连合,有红色部。翅2对,膜质,被有鳞片;茶褐色,前翅具黄白色网状纹,后翅有黑纹数条。足3对。腹部肥大,橙黄色。幼虫长圆形,黑色,有灰黄或赤褐色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成虫有趋旋旋旋旋光性。资源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
咸;温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敛疮。主痔瘘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灯蛾
拼音注音
Dēnɡ é
别名
飞蛾、火花、慕光(崔豹《古今注》),扑灯蛾(《祝穆试效方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灯蛾科昆虫灯蛾的全虫。秋季捕取。
原形态
体肥大,茶褐色,长约3厘米,展翅阔约8厘米。头小,两侧有复眼1对;口吻发达,下唇须长。触角1对,羽状。胸节连合,有红色部.翅2对,膜质,被有鳞片;茶褐色,前翅具黄白色网状纹,后翅有黑纹数条。足3对,跗节5节。腹部肥大,橙黄色。幼虫长圆形,黑色,有灰黄或赤褐色毛。出现于8~9月间。食害菊、桑、大麻、苎麻等叶。
功能主治
治漏管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撒。
复方
治痔管:扑灯晕十个,蜣螂一个,同放罐内一宿,加麝香一钱。阴干为末,吹入管内,自能出水,水干即愈。(《祝穆试效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衣鱼
- 锦鸡
- 海月
- 淡豆豉
- 狼毒
- 蓝花棘豆
- 韭子
- 金荞麦茎叶
- 金钱白花蛇
- 楝叶
- 澜沧扁担杆
- 槐叶
- 柚花
- 钻地风
- 蔓生百部
- 河蚌
- 白檀
- 海芋
- 吊兰
- 鸱鸺
- 鷩雉
- 马甲子根
- 蜂蜜
- 柔软石韦
- 土碎补
- 阔叶石韦
- 羌活
- 栀子花
- 开口箭
- 甘遂
- 臭茉莉叶
- 金腰
- 海蚯蚓
- 金线草根
- 石芥菜
- 挖耳草根
- 龙须眼子菜
- 细沙虫草
- 冬瓜叶
- 土常山
- 方叶五月茶
- 血余
- 粗皮松萝
- 丽江山慈菇
- 绿绒蒿
- 山核桃叶
- 大绿藤
- 水韩信草
- 浙地黄
- 灯心草根
- 半蒴苣苔
- 土丁桂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小果蕗蕨
- 玫瑰茄
- 建神曲
- 千屈草
- 脓见愁
- 赤阳子
- 猪毛七
- 苎麻梗
- 马交儿
- 海松子
- 红背马蓝
- 钻秆虫
- 红背酸藤
- 湖瓜草
- 鸦葱
- 山苏木
- 高山唐松草
- 吕宋楸毛
- 水火麻
- 喜树
- 金银忍冬
- 臭梧桐
- 绒白乳菇
- 山苦草
- 问荆
- 南天竹梗
- 兴安毛连菜花
- 铁精
- 黄金线
- 小六月寒
- 红楤木
- 蟹爪
- 锥螺壳
- 野牡丹根
- 红石耳
- 网脉山龙眼
- 六月雪
- 小红藤
- 榆枝
- 天脚板果
- 金盏草
- 猪毛草
- 波棱瓜子
- 鹅不食草
- 冷水花
- 拟囊果芹
- 绛梨木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