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线草根
《中华本草》:金线草根
拼音注音
Jīn Xiàn Cǎo Gēn
别名
海根、铁棱角三七、铁箍散、毛药、水线花根、蓼子七、土三七、铁拳头
出处
出自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《本草拾遗》:海根,生会稽海畔山谷。茎赤,叶似马蓼,根似菝葜而个也。海人极用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寥科植物金线草和短毛金线草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ntenoron filiforme(Thunb.) Roberty et Vautier[Polygonum filiforme Thunb.] 2.Antenoron neofiliforme (Nakai) Hara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1.多年生直立草本,高 50-100cm。根茎横走,粗壮,扭曲。茎节膨大。叶互生;有短柄;托叶鞘筒状,抱茎,膜质;叶片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6-15cm,宽3-6cm,先端短渐尖或急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有长糙伏毛,散布棕色斑点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小,红色;苞片有睫毛;花被4裂;雄蕊5;柱头2歧,先端钩状。瘦果卵圆形,棕色,表面光滑。花期秋季,果期冬季。2.本种与金线草的主要区别为:叶先端长渐尖,两面有短糙伏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林缘、路旁阴湿地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金线草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2.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河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短毛金线草根茎含有没食子酸(gallic acid),左旋儿茶精(catechin),左旋表儿茶精(epicatechin),左旋表儿茶精-3-O-没食子酸酯(epicatechin-3-O-gallate),原矢车菊素(pro-cyanidin)B2,原矢车菊索B2-3-O-没食子酸酯(procyanidin B2-3’-O-gallate)[1].
药理作用
短毛金线草(Antenoron neofiliforme)的根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,对变形杆菌、痢疾杆菌、伤寒杆寒杆菌、副伤寒杆菌、白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。
性味
苦;辛;性微寒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散瘀止痛;清热解毒。主咳嗽咯血;吐血;崩漏;月经不调;痛经;脘腹疼痛;泄泻;痢疾;跌打损伤;风湿痹痛;瘰疬;痈疽肿毒;烫火伤;毒之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亦可泡酒或炖肉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磨汁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主霍乱中恶,心腹痛,喉痹,蛊毒,痈疽恶肿,赤白游胗,蛇咬犬毒。酒及水磨服,敷之亦佳。2.《花镜》:治汤火疮。3.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散瘀行气,消肿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痨伤吐血。4.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散瘀止血,解毒利气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金线草根
拼音注音
Jīn Xiàn Cǎo Gēn
别名
海根(《本草拾遗》),铁棱角三七、铁箍散(《浙江天日山药植志》),蓼子七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,土三七、铁拳头(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金线草或短毛金线草的根。
性味
苦涩,温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苦,小温,无毒。"
②《四川中药志》:"性微温,味涩。"
功能主治
散瘀,消肿,止痛。治跌打骨折,痨伤吐血,痢疾,腹痛,月经不调;痛经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主霍乱中恶,心腹痛,喉痹,蛊毒,痈疽恶肿,赤白游胗,蛇咬犬毒。酒及水磨服,敷之亦佳。"
②《花镜》:"治汤火疮。"
③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散瘀行气,消肿止痛。治跌打损伤,痨伤吐血。"
④江西《草药手册》:"散瘀止血,解毒利气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泡酒或炖肉。外用:捣敷或磨汁涂。
复方
①治跌打筋骨伤:蓼子七、五花血藤、红酸浆草。泡酒服及外擦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②治跌打损伤:鲜金线草根一至一两五钱。水酒各半煎服。另用根用烧酒磨浓汁擦患处。
③治骨折:鲜金线草根适量,切碎,捣极烂,酌加甜酒或红砂糖捣和,敷于患处,夹板固定。
④治初期肺痨咳血:金线草根一两,水煎服。
⑤治腰痛:鲜金线草根一至一两五钱。水酒各半煎服。
⑥治痢疾:金线草根一两。水煎,糖调服。
⑦治霍乱腹痛,蛇咬伤:金线草根,水酒磨汁内服,并外涂。
⑧治淋巴结核:鲜金线草根一至一两五钱,玄参三至四钱,芫花根一钱。水煎,以鸡蛋两个煮服。(②方以下出江西《草药手册》)
⑨治月经不调及痛经:金线草根半斤,切细和鸡或猪蹄脚,加黄酒炖烂,去滓服食。每行经时服一至三次。(《浙江天日山药植志》)
⑩治月经不调,经来腹胀,腹中有块:金线草根一两,加益母草三两。水煎,冲黄酒服。(《浙江天日山药植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狭萼半边莲
- 接气草
- 鸡蹼
- 蚕砂
- 吉祥草
- 惊风草
- 锡矿
- 鼠李根
- 丁香露
- 相思子
- 杏仁
- 没食子
- 金针菜
- 金锦香
- 韭菜
- 锯鲨翅
- 榉树皮
- 君迁子
- 锦鸡儿
- 五叶藤
- 景天
- 金石斛
- 嘉兰
- 凹朴皮
- 姜皮
- 臭李子
- 郁金
- 阿氏蒿
- 黄耆茎叶
- 吉利子树
- 吊灯花叶
- 鲫鱼头
- 鸡肉参
- 罗望子
- 虱婆草
- 鸡油菌
- 接骨木叶
- 接骨木根
- 砗磲肉
- 金线兰
- 益母草花
- 椒目
- 尖叶子打虫药
- 珂
- 鸡肾参
- 沙地娃儿藤
- 尖药花
- 建兰根
- 洋虫
- 金顶蘑
- 金腰带
- 姬蕨
- 麂肉
- 白粉蝶
- 石米
- 蓑草根
- 橘红
- 金鸡纳
- 蓝叶藤
- 尖叶唐松草
- 金腰子
- 夜花藤
- 三角风
- 棘豆根
- 黄多孔菌
- 降香
- 水龙胆草
- 番石榴树皮
- 葛仙米
- 锦香草叶
- 锯鲨胆
- 橘皮
- 金鱼
- 接骨树
- 檵花叶
- 尖舌苣苔
- 刺山茶根皮
- 家白蚁
- 墨地
- 金铁锁
- 黄背草
- 吉丁虫
- 尖苞柊叶根
- 金龙胆草
- 戟叶瓦韦
- 蕙实
- 云南油杉
- 野杜仲果
- 小连翘
- 榆树
- 金鱼藻
- 金钗
- 猴骨
- 白子菜
- 金粉蕨
- 夹蛇龟
- 诃子
- 龙脑膏香
- 天葵
- 乌榄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