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爪菜
《中华本草》:龙爪菜
拼音注音
Lónɡ Zhǎo Cài
别名
蕨菜、锯菜、饭蕨、苦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蕨科植物毛轴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idium revolutum(Bl.)Nakai[Pteris revoluta B1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陆生蕨类,植株高达1m以上。根茎长而横走,粗壮,有锈色卷曲的节状毛。叶远生;叶柄长24-40cm,禾秆色,基部深棕色,在基部及叶轴、羽轴均被锈色卷曲的节状毛;叶片薄革质,阔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,长30-80cm,宽30-50cm,三回羽状裂;羽片4-6对,有柄,狭卵形,第1对最大,长20-35cm,宽12-20cm,二回羽片12-16对,几无柄,线状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,下部的较大,长8-12cm,宽2-3cm;末回羽片8-18对,互生,线状披针形或狭三角形,微弯呈镰状,背面密生黄色卷曲的节状毛;叶脉羽状,侧脉分叉。孢子囊群沿羽片边缘着生于边脉上成长的汇生囊群;囊群盖线形,2层,为叶缘变质而反折的假盖,外层膜质,边缘有齿,内层薄膜质,边缘撕裂状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70-3000m的山坡向阳处或山谷疏林中的林间空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江西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微涩;甘;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祛风除湿;利水通淋;驱虫。主热毒疮疡;烫伤;脱肛;风湿痹痛;小便淋痛;诸虫症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龙爪菜
拼音注音
Lóng Zhǎo Cài
别名
毛蕨、饭蕨、蕨菜、锯菜
来源
蕨类凤尾蕨科龙爪菜Pteridium revolutum (Blume) Nakai,以根状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性味
微涩,平。
功能主治
解疮毒。
用法用量
2~5钱,水煎服。并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甘土
- 中华里白
- 剑皮树菌
- 黄葵
- 山白龙
- 三翅铁角蕨
- 雉
- 鲟鱼
- 洋金花
- 小叶买麻藤
- 还亮草
- 无名木皮
- 竹节海棠
- 铜牛皮
- 鸢根
- 山一笼鸡
- 小叶眼树莲
- 石芥菜
- 芦花
- 红背叶
- 蜂糖罐
- 豆瓣绿
- 杨梅核仁
- 川桂皮
- 台湾牛奶菜
- 猩猩木
- 戟叶瓦韦
- 龙牙草根
- 刺楸
- 鸡嗉子根
- 金挖耳根
- 金耳环
- 黄龙藤
- 鸡蹼
- 蕨萁
- 冷饭果
- 蚕茧草
- 雪茶
- 金腰
- 绿结鸡骨
- 出山虎
- 可爱花
- 绿茎槲寄生
- 鹿茸
- 穿破石
- 黄桷叶
- 金环蛇
- 茸草
- 钓鱼竿
- 黑腺珍珠菜
- 木瓜
- 寒莓叶
- 樗叶花椒
- 罗布麻
- 赤车使者根
- 薜荔根
- 吊罗果
- 黄龙藤叶
- 白车轴草
- 老虎耳根
- 丝棉木
- 杏仁
- 红叶树子
- 山稔叶
- 细叶刺针草
- 川谷根
- 荆芥
- 爵床
- 棕叶七
- 岩莴苣
- 松根
- 冰糖
- 鸡爪花
- 小朴松实
- 黄鳝藤
- 百灵草
- 金线草根
- 雀头血
- 紫青藤
- 过路惊
- 虎皮楠
- 白果根
- 硬水黄连
- 球花紫云英
- 钉头果
- 火把花
- 鱼肠草
- 徐长卿
- 大风子油
- 大枣
- 红土子皮
- 独脚柑
- 青灰叶下珠
- 钻地风
- 竹叶子
- 毛蕨根
- 大臭黄荆
- 打破碗花花
- 薜瓣
- 蛇不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