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灰叶下珠
《中华本草》:青灰叶下珠
拼音注音
Qīnɡ Huī Yè Xià Zhū
英文名
all-grass of Greyblue Leaf-flower
出处
始载于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青灰叶下珠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yllanthus glaucus Wall.ex Muell.Arg.[P.fluggeiformis Muell.Arg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形式青灰叶下珠 落叶灌木,高2-4cm。枝无毛,小枝细弱。叶互生,具短柄;叶片椭圆形至长圆形,长2-3cm,宽1.4-2cm,先端具小尖头,基部宽楔形或圆形,全缘。花簇生于叶腋;单性,雌雄同株;无花瓣;雄花数朵至10余朵簇生,萼片5-6;雌花通常1朵,生于雄花丛中,子房3室,柱头3。浆果球形,直径6-8mm,紫黑色,具宿存花柱;果柄长4-5mm。花期4-7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800m的山坡疏林内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辛;甘;温
归经
肝;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健脾消积。主风湿痹痛;小儿疳积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、小儿疳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叶委陵菜
- 球序鹅掌柴
- 扒地蜈蚣
- 蔷薇根
- 包袱七
- 龟甲
- 四川山矾
- 丝线吊芙蓉
- 鸭跖花
- 一点红
- 蔷薇叶
- 蔷薇露
- 八角莲
- 山刺柏
- 四棱筋骨草
- 丝点地梅
- 白花灰毛槐树
- 山尖菜
- 丝瓜根
- 卜芥
- 野丁香根
- 白石脂
- 变色红菇
- 石霜
- 石面枇杷
- 秋牡丹根
- 青荚叶茎髓
- 冰糖草
- 巴巴花
- 白花灯笼
- 白土茯苓
- 斑杖
- 秦皮
- 白粉藤
- 槭叶草
- 火油草
- 千叶独活根
- 秋枫
- 沙地柏
- 球穗花千斤拔
- 伞梗虎耳草
- 白花菜
- 狮子尾
- 七叶薯
- 山壳骨
- 七叶莲
- 枫寄生
- 扁藤
- 漆子
- 麻油
- 鳐鱼胆
- 三面刀
- 墙草
- 白千层皮
- 四川红淡叶
- 秋葡萄
- 白牛胆
- 曲毛露珠草
- 漆树木心
- 白花柴
- 商陆
- 丝瓜藤
- 丽江青木香
- 火炭母草
- 蛇头细辛
- 山乌龟
- 虎杖叶
- 青香藤
- 四季春
- 白花岩青兰
- 三叶茶
- 射尿(虫另)
- 三叶鬼针草
- 丝瓜蒂
- 北豆根
- 白花蛇目睛
- 千金藤
- 穗花杉种子
- 少花柏拉木
- 参须
- 山大黄(波叶大黄)
- 千灵丹
- 鸭儿芹
- 鳖胆
- 白花藤
- 山姜
- 桤木
- 丝绵木
- 布朗耳蕨
- 白皮
- 鳖卵
- 青鱼
- 芡实茎
- 茜草藤
- 白犁头草
- 八角香
- 狗脑
- 三叶豆
- 三翅铁角蕨
- 北鱼黄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