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(鼠留)子油
《中华本草》:竹(鼠留)子油
拼音注音
Zhú ( Shǔ Liú ) Zǐ Yóu
别名
竹鼠
英文名
Bamboo rat fat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竹鼠科动物竹鼠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izomys sinensis Gray采收和储藏:秋末冬初捕捉后,杀死,取脂肪炼油。
原形态
竹鼠,体形粗壮,呈圆筒形。成兽体长一般小于38cm,尾长6-7cm,体重500-800g。头部钝圆,吻较大,眼小,耳隐于毛内。四肢短粗,爪强而锐利。尾上下均被有稀毛,成兽背部及两侧棕灰色并具光泽,毛基灰色,无白尖的针毛。吻侧毛色较浅。体腹面毛较稀,色浅。幼兽毛色较深,周身均为黑灰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于山坡竹林的洞穴中营地下生活夜晚活动,喜食竹子的地下茎,也吃竹笋及其他植物的果实和种子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平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排脓;生肌止痛。主无名肿毒;烫火伤;冻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棘针
- 青兰
- 心叶兔耳风
- 鞑新菊
- 锥栗
- 榧根皮
- 樗白皮
- 大管
- 尖萼厚皮香
- 广香藤
- 玫瑰茄
- 牛舌头
- 掐不齐
- 鸡蛋七
- 鳜鱼胆
- 广玉兰
- 蒸饼
- 蜂窝草
- 茄根
- 水禾麻
- 昆明鸡血藤根
- 獾骨
- 水晶兰
- 绿兰花
- 桔梗
- 总状绿绒蒿
- 翅果唐松草
- 地蔷薇
- 青丝线
- 返顾马先蒿
- 蛮刀背
- 苏木蓝
- 骨碎补毛
- 君迁子
- 野杜仲果
- 密脉鹅掌柴
- 沙塘木
- 岗柃叶
- 佛葵
- 白鱼
- 菊苣根
- 水冬瓜
- 丁香枝
- 倒赤伞
- 野丁香
- 两指剑
- 熊脂
- 鹳肉
- 老白花树皮
- 柑核
- 矮叶书带蕨
- 小接骨丹
- 一枝黄花
- 多花筋骨草
- 野京豆
- 马桑根
- 紫革耳
- 光枝勾儿茶
- 止血丹
- 芋梗
- 干檀香叶
- 甘肃棘豆
- 牛肋筋
- 锦鸡
- 古钮菜
- 桂木根
- 狗脊
- 腐卑
- 海藻
- 猪肤
- 瓜蒌
- 石鳖
- 蚤休
- 野茉莉
- 猫肉
- 甘青雪莲花
- 马耳草
- 紫玉盘
- 马蹄草
- 锅焦
- 白苏叶
- 紫薇皮
- 筋藤
- 枸橘核
- 金叶子
- 水银
- 十萼茄
- 广州山柑
- 高原鸢尾子
- 飞来鹤
- 骨节草
- 虾子花
- 割舌罗
- 岗柃
- 谷精草
- 炸腰果
- 过腰蛇
- 紫金龙
- 凤尾草
- 过山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