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肋筋
《*辞典》:牛肋筋
拼音注音
Niú Lèi Jīn
别名
糯米药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拔腋草,黄花母、地膏草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锦葵科植物小叶黄花稔的全草。秋后采收。
原形态
直立、分枝、亚灌木,高通常不及0.5米。叶极小,矩圆状倒卵形至倒卵形,长1~2厘米,先端凹入,截头状或浑圆,通常阔,基部楔尖,边缘有齿缺,背灰白色,密被星状柔毛。花单生于叶腋,通常具短柄,直径约8毫米;萼5裂,裂片镊合状排列;花瓣5,黄色;雄蕊多数;成熟心皮平滑或有皱纹,有短芒。花期冬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荒地路边。分布华南及西南地区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微寒,味苦辛。"
功能主治
清湿热,解疮毒。治痢疾,黄疸,疔疮,肿毒。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消红肿疮毒,治疔疮。"
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清凉解毒。治刀伤,黄疸。"
③《贵州草药》:"消热利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两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痢疾或黄疸:牛肋筋一至二两。煎水服。
②治疔疮:牛肋筋适量,嚼绒,敷患处。
③治红肿疮毒:牛肋筋、鬼针草各等分,捶绒敷患处。(选方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气桐子
- 淡味当药
- 白升麻
- 羌活鱼
- 枪乌贼
- 曲花紫堇
- 青鱼胆草
- 扁樱桃
- 鸡蛋七叶
- 肥肉草
- 倒钩刺
- 大果臭椿皮
- 黄茅
- 香石藤叶
- 兰花叶
- 青海防风
- 刺叶楤木
- 泡桐叶
- 麒麟尾
- 青皮树
- 荠苨苗
- 算盘子
- 盘羊角
- 桤木枝梢
- 秋枫木
- 盆架树
- 破牛膝
- 蒲公英
- 朴树根皮
- 泡桐木皮
- 秋牡丹根
- 亮叶冬青
- 齿叶泥花草
- 爬地卷柏
- 盘石龟
- 狐心
- 蒲种壳
- 蒲葵子
- 黄花夹竹桃
- 三七
- 披散糖荠
- 泡桐果
- 李根皮
- 泡桐根
- 栾华
- 蒲州豉
- 千屈菜
- 白花丹
- 方儿茶
- 千金子霜
- 球花党参
- 葡萄藤叶
- 排钱草
- 朴树
- 毛蕨根
- 小叶石楠
- 屏风草
- 葡萄根
- 香港四照花
- 铺地黍
- 千金坠
- 华东瓶蕨
- 远志
- 藨草
- 橘核
- 千层塔
- 千年健
- 七叶胆
- 田菁
- 片鸡尾草
- 郁金
- 金耳环
- 石芥菜
- 小接骨丹
- 地涩涩
- 巴豆油
- 螃蟹七
- 七角风
- 排草香
- 南天竹叶
- 棉花子
- 木棉花
- 枫香脂
- 美丽胡枝子花
- 美洲凌霄
- 银边吊兰
- 米来瓜
- 毛轴莎草
- 坡参
- 米伞花
- 马尿花
- 毛冬青叶
- 木姜子
- 硫黄菌
- 木姜子叶
- 千解草
- 娘娘菜
- 无花果
- 胖大海
- 米碎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