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花
《中华本草》:石花
拼音注音
Shí Huā
别名
乳花、地衣
出处
出自于《草木便方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梅衣科植物石梅衣的地衣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rmelia saxatilis(L.) Ach.[Lichen saxatilis 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去泥去、杂石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地衣体叶状,直径5-8cm或更大,裂瓣深裂,末端截形或锐尖;上表面灰绿色至灰褐色,裂片边缘具网状白色假杯点,裂片中央部多有颗粒状的粉芽堆,有时堆呈短柱状。叶缘光滑,从叶缘至叶片的上表面微有光泽。下表面黑褐色至黑色,假根单一,不分枝,直布至叶片边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树干上或岩石表面的腐殖质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地衣体叶状,近圆形或不整齐伸展,直径可达15cm以上,裂片深裂,狭长,长0.5-4cm,宽1-5mm,边缘有光泽,呈截形或凹入;上表面灰色至灰褐色,中央部下表面黑色,密生不分枝的黑色假根。[br]2.髓层加5%-10%氢氧化钾试液,呈黄色迅速成红色。
化学成分
地衣体含有藻纹苔酸(salazinic acid).
药理作用
黑茶渍素对鱼有毒。牛皮叶所含之酸性成分,味苦而有强烈的收敛性。
性味
甘;性平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补肾益肾;明目;止血,利湿解毒。。主视物模糊;腰膝疼痛;吐血;崩漏黄疸,疮癣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撒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草木便方》:明目,益精,化痰,解热毒,生津止渴。润咽喉,涂冻疮、汤火伤。2.《山西中药志》:清膈热,利小便,化痰消瘿,补血明目,益神增髓。3.《重庆草药》:治刀伤。4.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:补肾,壮筋骨。5.《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养血明目,益精,壮筋骨,化积聚。治视物模糊,腰腿痛,腹中包块,肝炎。6.《吉林中草药》:补中益气,祛湿利尿,清热化痰。治膀胱湿热,黄疸,金疮,腰腿风冷,血崩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石花
拼音注音
Shí Huā
别名
石苔花(《草木便方》),乳花(《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,地衣(《吉林中草药》),道立克(蒙名)。
出处
《草木便方》
来源
为梅花衣科植物藻纹梅花衣的全体。全年可采,从石上铲下,除净杂质,晒干。
原形态
叶状地衣,表面灰绿色至灰褐色,平滑,背面黑褐色;全体作放射状深裂,裂片宽1~3毫米,顶端和边缘又兵2叉状或不规则的分歧;子器多数散生,呈皿状,直径1~4毫米;子囊盘褐色;子囊椭圆状棍棒形,内生8个五色的子囊孢子;孢子椭圆形,长10~16x5~7微米。粉子器埋没在地衣体中,粉子针形,长5~7X1微米。
生境分布
着生于岩石上。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。
化学成分
藻纹梅花衣含藻纹苔酸。其变种含黑茶渍素、松萝剔酸和大量的石花酸。牛皮叶含石茸酸等。
药理作用
黑茶渍素对鱼有毒。牛皮叶所含之酸性成分,味苦而有强烈的收敛性。
性味
甘,寒。
①《山西中药志》:"微甘,无毒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味苦,性寒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养血,明目,补肾,利尿,清热,解毒。治视物模糊,吐血,血崩,腰膝疼痛,小便热痛,白浊,白带,汤火伤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"明目,益精,化痰,解热毒,生津止渴。润咽喉,涂冻疮、汤火伤。"
②《山西中药志》:"清膈热,利小便,化痰消瘿,补血明目,益神增髓。"
③《重庆草药》:"治刀伤。"
④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:"补肾,壮筋骨。"
⑤《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养血明目,益精,壮筋骨,化积聚。治视物模糊,腰腿痛,腹中包块,肝炎。"
⑥《吉林中草药》:"补中益气,祛湿利尿,清热化痰。治膀胱湿热,黄疸,金疮,腰腿风冷,血崩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,研末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吐血、红崩:石花、红茶花、艳山红。碾成细粉,兑开水服或煮捞槽服。每次三钱。
②治男子小便痛,转成白浊:石花干粉三钱。煎水煮捞糟服。
③治妇女小便痛,转成白带:石花干粉三钱,煎水,兑米饮汤冲蛋花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重庆草药》)
④治肾虚腰膝冷痛:石花三钱,补骨脂四钱,杜仲五钱,牛膝四钱,枸杞四钱。水煎服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⑤治肾虚牙痛:石花五钱,猪肉四两。共煮食。(《山东中草药手册》)
⑥治风湿腰痛:石花四两,白酒二斤。浸七日后饮酒,每晚二盅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备注
此外,尚有牛皮叶科植物[b]牛皮叶[/b],体呈叶状,全体为不规则的椭圆形,长达20厘米,表面褐色,凹凸成网状,子器赤褐色,雄器细微呈黑点状,生在表面凸出部。生于山间岩石上或树上。亦同等入药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石花
拼音注音
Shí Huā
别名
石衣、梅藓
来源
地衣类梅花衣科梅花衣属植物藻纹梅花衣Parmelia saxatilis Ach.,以叶状体入药。四季可采,晒干,生用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止崩漏。用于膀胱湿热,黄疸,风湿腰痛,崩漏;外用治皮肤瘙痒,脚癣,小儿口疮,白癜风。
用法用量
3~5钱;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支花
- 尾花细辛
- 白头翁花
- 水茴香藻
- 燕窝
- 胡燕卵
- 水虾草
- 细叶大戟
- 山羊参
- 木锥花
- 吹火筒
- 宽叶紫萁
- 石莲
- 倒触伞
- 胡麻草
- 红曲
- 羊乳
- 薅田藨
- 山胡椒叶
- 羊蹄叶
- 东北雷公藤
- 水细辛
- 羊屎条花
- 梅花冰片
- 火头根
- 野烟叶
- 蒿枝七
- 地黄瓜
- 大葫芦
- 石夹生
- 衡州乌药
- 唇香草
- 牯牛卵囊
- 越西木香
- 茄花
- 野樱花
- 毛莸
- 刺玫果
- 绣球防风果
- 木瓜枝
- 水绵
- 栗花
- 吊岩风
- 凤眼果根
- 佩兰
- 云实
- 山扁豆子
- 裂序楼梯草
- 头顶一朵花
- 山苏木
- 柚树寄生
- 千金子
- 对叶豆
- 小儿腹痛草
- 盐匏藤果
- 天山堇菜
- 红果冬青
- 刺梨
- 木兰花
- 兰竹参
- 羊靥
- 腐卑
- 栲栗果壳
- 臭灵丹
- 香叶根
- 华东瘤足蕨
- 蒌叶
- 虾子花
- 水珠草
- 杏叶
- 马宝
- 山甘草根
- 斑瓣虎耳草
- 水湿柳叶菜
- 岭南花椒根
- 山野扁豆
- 喜鹊肉
- 四方麻
- 越瓜
- 水苏根
- 灰叶
- 榄仁树皮
- 茄叶
- 红头小仙
- 番木瓜
- 山苍子叶
- 猫油
- 九牛薯
- 寸节七
- 冥楂
- 海非菜籽
- 曲枝天冬
- 水茄
- 水莲沙
- 慈姑叶
- 土大黄叶
- 水黄花
- 天仙果
- 线叶蓟
- 小贯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