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瓜
《中华本草》:白云瓜
拼音注音
Bái Yún Guā
别名
山萝卜
出处
本品始载于《滇南本草》,云:"白云瓜,味甘甜,无毒。生金沙江边有水处。梗甚硬。绿青淡黑叶。开紫花。根下结瓜,生食令人不饥。"据《滇南本草》整理组考订,为旋花科植物蓝花土瓜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旋花科植物蓝花土瓜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rremia yunnanensis (Courch.etGagnep.)R.C.Fang [Ipomoea yunnanensis Courch.et Gagnep.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挖取块根,除去泥土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蓝花土瓜 多年生缠绕草本。具纺锤状块根,含淀粉。茎细长,圆柱形,有细棱,密被柔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0.4-2cm,密被柔毛;叶片菱形或菱状卵形,长3-4.5cm,宽1.5-3cm,先端骤尖或锐尖,具小尖头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密被黄褐色绢毛;侧脉7-9对,近平行而不弧曲。聚伞花序腋生,着生1-3朵花,或因花序梗二歧分枝而具多花;苞片及小苞片鳞片状;萼片5,不等长,外方2片倒卵状长圆形,长0.8-1.2cm,先端具短尖头,内萼片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1.3-1.4cm,先端钝圆;花冠淡蓝色,狭钟状,长3.5-4cm,冠檐短三角形,疏被黄褐色缘毛;雄蕊5。不等长,花丝基部扩大,被毛;于房无毛,2室,花柱纤细,柱头2球形。蒴果长圆形,4瓣裂。种子黑色,无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3000m的山坡草丛、灌丛中或草坡松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。
性味
甘;微辛;平
功能主治
化痰通络。主中风不语;痰涎壅塞;半身不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0g。或熬膏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桉叶
- 不凋木
- 白椴
- 白毛蛇
- 白苏子油
- 斑花杓兰
- 白蓝翠雀花
- 白垩铁线蕨
- 白簕枝叶
- 白花射干
- 板蓝根
- 柏子仁
- 滨旋花
- 半夏曲
- 白石榴花
- 半边菜
- 扁担杆
- 白草莓
- 斑茅花
- 柏树根
- 棒棒草
- 草龙
- 鼻血雷
- 半春莲
- 白辣蓼
- 庵闾子
- 白垩
- 冰草
- 半把伞
- 巴豆树根
- 白颖苔草
- 白狼毒
- 半圆盖阴石蕨
- 半枫荷根
- 斑竹花
- 柏树果
- 波缘假瘤蕨
- 红木香
- 八宝茶
- 白柳
- 八角乌
- 白菖
- 白云瓜叶
- 白八角莲
- 白果树皮
- 白克马叶
- 艾麻草
- 白杨叶
- 巴茅根
- 巴豆
- 白藨
- 白车轴草
- 木本远志
- 白粉藤
- 白叶瓜馥木
- 白婆婆纳
- 白药子
- 八哥
- 白栎
- 卜芥
- 巴巴花
- 白云瓜梗
- 白千层油
- 白牛尾七
- 八角金盘
- 拔毒草
- 矮脚苦蒿
- 白云瓜花
- 白地牛
- 白花九里明
- 不灰木
- 白桂
- 白粱米
- 羊脑
- 苦草
- 变异鳞毛蕨
- 北丝石竹
- 白独活
- 白绿叶果实
- 白芷
- 槟榔
- 矮脚龙胆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白毛委陵菜
- 白毛藤根
- 白桦皮
- 白苏梗
- 阿尔泰紫菀
- 北沙参
- 白贝
- 白山蓼
- 麻叶
- 明胶
- 大叶楠
- 无患子叶
- 子楝树叶
- 南方红豆杉
- 藤三七
- 河豚子
- 小山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