鹰爪莲
《中华本草》:鹰爪莲
拼音注音
Yīnɡ Zhǎo Lián
别名
蒿枝、黑药、鸡冠参;小蓟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Leafyinvolucre Saussurea
出处
始载于《云南曲靖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叶头风毛菊的根及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peguensis C. B. Clarke [Saussurea phyllocephala Coll.et Hemsl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晾干。
原形态
叶头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达1m。茎直立,被白色蛛丝状毛和密锈褐色腺毛。叶互生,羽状分裂,无柄;下部地长8-15(-30)cm,裂片长圆形,有不规则的粗齿,叶基部有半抱茎的耳;上部叶渐小;全部叶上面被锈色腺毛,下面密生白色茸毛或锈色腺毛。头状花序,较大,在茎上部排成狭近总关圆锥状,直径15-20(-25)mm,有短梗;总苞钟形,长15--17mm,总苞片5层,外层叶状,长圆形,有小齿,被蛛丝状毛,内层条状,渐尖,被微毛;花紫色,长圆状圆柱表,长约4mm,先端有具细齿的小冠;冠毛污白色,羽毛状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00m左右山坡、山间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躜6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解毒消痈。主肺热咳喘;湿热黄疸;痈肿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或根:味甘、苦,性微寒。有滋补、清热解毒、消炎止血的功能。用于肝炎、头昏、盗汗、产后体虚、水肿,外用于蛇咬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鹰爪莲
别名
多头风毛菊、蒿枝黑药、鸡冠参、小蓟草[峨山]
来源
菊科鹰爪莲Saussurea heguensis C. B. Clarke [S. phyllocephala Coll. et Hemsl.],以全草、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甘、苦,微寒。
功能主治
滋补,清热,消炎,止血。主治肝炎,头昏,盗汗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雨韭
- 骑马参
- 鸭皂树根
- 博落回
- 鼋胆
- 铅粉
- 青棉花藤根
- 黑龙丝
- 鼬瓣花根
- 鸭脚艾
- 鸭肪
- 青羊肝
- 青棉花藤
- 鱼胶
- 鱼鳖金星
- 海鳝
- 鸢脚爪
- 鸭肫衣
- 山黄菊
- 青鱼胆草
- 鹰爪枫
- 雀麦
- 雀麦米
- 红梗草
- 黄藨根
- 鸦椿卫矛
- 鸭卵
- 雁脂
- 鼋肉
- 鱼肝油
- 鱼寄生
- 青丝线
- 青钱柳
- 铅
- 青羊胆
- 青粱米
- 青溪鳞毛蕨
- 鸭跖草
- 麒麟吐珠
- 鸜雉
- 马比木
- 瓜蒌皮
- 鸭血
- 青木香
- 青麸杨根
- 鸦葱
- 拔毒草
- 白云瓜梗
- (鱼彭)鱼脑
- 女金芦
- 黄花地丁
- 黑皮青木香
- 痢止草
- 黄花地锦苗
- 牛心果
- 小叶昏鸡头
- 连翘根
- 毛黄堇
- 红叶甘橿
- 鷃
- 炙甘草
- 露兜竻蔃
- 石指甲
- 杨翠木
- 野山楂
- 松树梢
- 槐耳
- 高山柏
- 长松
- 升登
- 关木通
- 肥猪苗
- 红芋
- 黑塔子根
- 榆枝
- 豹皮菇
- 野苦荬菜
- 耳叶排草
- 蝴蝶藤
- 黄麻
- 矮脚罗伞
- 绢毛菊
- 矮茎冷水花
- 鼻血雷
- 铁苋
- 白背青荚叶
- 关东丁香
- 贴骨散
- 臭黄皮
- 山大黄(华北大黄)
- 蜢臂兰
- 大木通
- 甘蕉根
- 海萝
- 迎红杜鹃
- 银鲛
- 薄雪火绒草
- 土常山
- 南天竹根
- 石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