蜢臂兰
《中华本草》:蜢臂兰
拼音注音
Měnɡ Bì Lán
别名
鸡腿莲、过天涯、落山脚、山槟榔、上石虾、石壁风、老虎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半柱毛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ria corneri Reichb.f.[E.goldschmidtiana Schltr.;E.septemlamellaHayata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蒸后晒干。
原形态
半柱毛兰,附生植物,高20cm以上。全株无毛。假鳞茎近聚生,卵形或长圆形,长2-6cm,粗1-3cm,基部被鞘状叶。顶生叶2枚,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,先端急尖,基部渐狭为柄。花葶单一,侧生于假鳞茎顶端,高度短于叶。基部被鞘;总状花序点垂;苞片极小;花黄绿色,唇瓣浅白色带紫色斑点;中萼片卵状三角形,长约1cm,宽2mm,先端渐尖;侧萼片镰状三角形,宽于中萼片;萼囊短、钝;花瓣狭披针形,与萼片近等长,宽1.2mm;唇瓣3裂,长7mm,侧裂片半圆形,宽约2mm,中裂片卵状三角形,长于侧裂片,唇盘上表面从基部至中裂片先端纵贯三条褶片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树上或林下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滋阴清热;生津止渴。主热病伤津;烦渴;盗汗;肺结核;瘰疬;疮疡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皮跌打
- 蜥蜴
- 粉叶地锦
- 狼膏
- 罗浮柿根
- 贴骨散
- 白常山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黄缅桂果
- 阔叶赤车使者
- 山橘叶
- 了哥利
- 雷五加
- 黄花香薷
- 鸡冠菜
- 柿花
- 篱笆竹
- 云南红豆蔻
- 桑叶汁
- 罐子草
- 麋茸
- 苦菜
- 鹊豆
- 羊脑
- 火麻仁
- 罗汉果叶
- 一枝蒿
- 小花老鼠簕果
- 一枝黄花
- 合欢皮
- 石芥菜
- 臭黄荆根
- 慈乌胆
- 栓皮栎
- 粉藜
- 大黄茎
- 野木瓜果
- 毛莲蒿
- 榔榆茎叶
- 翠羽草
- 山柰
- 有柄石韦
- 红牛尾七
- 广东升麻
- 蒲桃种子
- 桃枝
- 香蕉弄蝶
- 狼尾草根
- 无花果
- 白子菜
- 山梅花
- 十两叶
- 芦竹
- 羊靥
- 毛花洋地黄
- 棕榈
- 蘽根
- 穬麦蘖
- 麝香
- 紫泡
- 三升米
- 降香
- 雪上一枝蒿
- 方叶五月茶
- 伞梗虎耳草
- 伤寒草根
- 稻槎菜
- 老来青
- 鲮鱼
- 大夜关门根
- 桃耳七
- 独一味
- 刺沙蓬
- 野黄瓜
- 梧桐
- 红楠
- 荜茇根
- 臭菘叶
- 黑腺珍珠菜
- 爬山虎
- 栗花
- 盐肤子
- 九牛力
- 岩泽兰
- 猴头菌
- 腊雪
- 大薸
- 广玉兰
- 腊梅
- 庐山石韦
- 竹(鼠留)肉
- 山油柑果实
- 莲须
- 裂叶秋海棠
- 百舌鸟
- 拦路虎
- 豪猪肉
- 白独活
- 龙齿
- 白背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