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屏草
《中华本草》:峨屏草
拼音注音
é Pínɡ Cǎo
别名
峨眉岩雪下
英文名
Omei Mountain Tanakea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峨屏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anakea omeiensis Nakai
原形态
峨屏草 多年生草本,高6-12cm。根茎横走,直径约2mm。单叶可过15枚,均为基生;叶柄长1.1-6.5cm,被褐色腺柔毛;叶片革质,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长0.8-3.5cm,宽0.5-2.8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浅心形,边缘具粗锯齿,两面疏生褐色腺柔毛,脉不明显。花小,顶生,排成疏散、尖塔形的总状花序,花葶疏被腺柔毛;苞片钻形,长约3mm;花梗细,长约4mm;花萼白色,钟状,5-8列近基部,列片披针形,先端急尖,两面无毛,边缘具极小腺毛,单脉;无花瓣;雄蕊8-10,长达3mm;心皮2,下部合生,子房近上位,1室,花柱2。蒴果长约4mm,2果瓣叉开。花、果期4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900-1100m山地林中的阴湿石隙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。
化学成分
本品含生物碱,鲜品含虎耳草甙(norbergenin)。
性味
咸;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熄风。主高热惊厥,惊痫抽搐
用法用量
内服:9-15g,水煎服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有息风定惊、清热的功能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欧当归
- 红花点地梅
- 鹅血
- 下山虎
- 耳草
- 多穗石柯根
- 苦马豆
- 红毛野海棠
- 榆耳
- 天星藤
- 草柏枝
- 慈竹花
- 鹅管石
- 白牛尾七
- 峨眉蕨贯众
- 二郎剑
- 圆叶野扁豆
- 麻柳叶
- 天目木姜叶
- 冰片
- 假蒟根
- 土细辛
- 岩谷伞
- 野胡萝卜根
- 马皮
- 栲栗果壳
- 野甘草
- 白兰花叶
- 薜荔汁
- 山蒜
- 牛奶菜
- 大瓦韦
- 杏仁
- 岩兰花根
- 乌蔹莓五加
- 狗牙根
- 冬瓜皮
- 网脉橐吾
- 苦楝叶
- 金刚藤
- 对叶榕
- 玉铃花
- 黑牵牛
- 厓花子
- 土箭芪
- 蓝靛
- 紫贝
- 刺果甘草
- 水蛭
- 杨梅树皮
- 刺血红
- 银毛委陵菜
- 白鱼尾
- 蜣螂
- 枇杷木白皮
- 毛黄堇
- 菖蒲叶
- 玉溪天仙藤
- 野鸦椿叶
- 野鸡头
- 复羽叶栾树
- 孩儿草
- 木达地黄
- 炙甘草
- 八角乌
- 天门冬
- 清沙草
- 雁来红
- 垂丝卫矛
- 树乌蝇羽
- 合子草
- 球果藤
- 友水龙骨
- 元元草
- 粘毛鼠尾草果
- 隔山撬
- 半柱花
- 女贞根
- 云豹骨
- 落花生
- 琴叶榕
- 云南铁丝莲
- 假荔枝根
- 藏羚角
- 苦天茄
- 南瓜七
- 竹头草
- 钗子股
- 蝮蛇皮
- 散血丹
- 明胶
- 白叶瓜馥木
- 豹皮菇
- 杨梅核仁
- 打碗花
- 藤梨根
- 水蕨
- 红牛尾七
- 野桂皮
- 红蒿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