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头草
《中华本草》:竹头草
拼音注音
Zhú Tóu Cǎo
别名
芩草、箬叶莩、棕茅、棕叶草、涩船草、皱茅
英文名
herb of Palmgrass
出处
始载于《李衍竹谱、植物名实图考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竹头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etaria palmifolia (koenis) Stapf[Panicum palmifolia Koen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棕叶狗尾草,多年生草本。具根茎,须根较坚韧。秆直立或基部稍膝曲,高0.75-2m,直径为3-7mm,基部可达1cm,具有支柱根。叶鞘松驰,具密或疏疣毛,少数无毛,上部边缘具较宇航局而长的疣其纤毛,毛易脱落,下部边缘薄纸质,无纤毛;叶舌长约1mm,具长约2-3mm的纤毛;叶片纺锤状宽披针形,长20-59cm,宽2-7cm,先端渐尖,具纵深皱折。圆锥花序主轴延伸甚长,呈塔形,长20-60cm,宽2-10cm,主轴具棱角,分枝排列疏松;小穗卵状披针形,长2.5-4mm,紧密或稀疏排列于小枝的一侧,部分小穗下有1枚刚毛;第1颖三角状卵形,长为小穗的1/3-1/2,具3-5脉,第2颖长为小穗的1/2-3/4,或略短于小穗,具5-7脉;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,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或略长,内稃膜质,长为外稃的2/3,第2小花两性,第2外稃等长或略短于第1外稃;鳞被2,楔形;雄蕊3,成熟时由各粒先端伸出;花柱2,基部联合。颖果椭圆状球形或卵状球形,稍扁,种脐点状。花、果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或各地林下阴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益气固脱。。主脱肛;子宫下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《植物名实图考》竹头草,在处有之,枝如莠,叶长5-7寸,宽1寸许,有细勒道,望之如簝丛,秋生白花,如菰蒋状或之无竹处,卒放煮药,取此药代之,其性与淡竹同,今东阳洒匠真呼为此淡竹叶,每年夏伏采之,按陆疏,芩草茎如钗股,叶如竹蔓,生泽中下地咸处为草真实,牛马皆善食之。《新华本草纲要》全草治疗脱肛、子宫脱垂等症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革叶蓼
- 中国繁缕
- 毛黄堇
- 长叶实蕨
- 毛花洋地黄
- 九节菖蒲
- 乌榄根
- 地胆草
- 郁金
- 鸭公树子
- 椴叶独活
- 大红毛叶
- 鞭叶耳蕨
- 红花龙胆
- 走边疆
- 岩萝卜
- 马来蒲桃
- 蚂蚁
- 梓菌
- 阳桃
- 假酸浆子
- 星状风毛菊
- 自来血
- 山茱萸
- 海蚯蚓
- 大叶黄杨根
- 接气草
- 柳叶
- 拐棍竹
- 桧叶
- 对叶榕
- 甘西鼠尾
- 高山栲
- 臭牡丹
- 芦笋
- 厚叶牛耳草
- 麻栎
- 梓实
- 水蛭
- 卷丹
- 鱼尾葵根
- 沙冬青
- 蓖麻
- 竹叶吉祥草
- 饱饭花
- 柽柳
- 花姬蛙
- 光亮密网蕨
- 小寸金黄
- 鸡蛋七叶
- 西南菝葜
- 菅茅根
- 防己
- 马刀
- 东风橘
- 苍耳
- 铜线草
- 高山黄华
- 枳椇木皮
- 长毛柃叶
- 拐枣七
- 观音莲
- 翅果唐松草
- 红花岩黄芪
- 紫啸鸫
- 滑石
- 莲须
- 白脂麻
- 凤仙花
- 地黄瓜
- 羊蹄暗消
- 四季海棠
- 水红木根
- 止泻木皮
- 莱菔子
- 秋海棠果
- 苦苣
- 苏铁叶
- 地红子根
- 竹节海棠
- 海鹞鱼
- 灰钉
- 圆叶南蛇藤茎
- 伏毛苎麻
- 铁扇子
- 珠子参
- 岩莴苣
- 刺果甘草
- 竹头草
- 刺糖
- 羊须
- 水边指甲花
- 美丽胡枝子根
- 丝瓜花
- 海决明
- 斑杖
- 赤车使者根
- 石蔓藤
- 七里香
- 毒箭羊角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