疝气草
《中华本草》:疝气草
拼音注音
Shàn Qì Cǎo
别名
双肾草、对对参、四块瓦、一面锣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落地金钱的块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abenaria aitchinsonii Reichb.f.[H.disceras Schlt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落地金钱,多年生草本,高12-33cm。块茎长圆形或椭圆形,肉质,长1-2cm。叶2枚,近对生于近基部,绿色,圆形或卵圆形,长2.5-5cm,宽2-4.5cm,先端急尖。花葶圆柱形,被乳突状柔毛;总状花序具数朵密集的花;花较小,绿色或黄色;花苞片卵状披针形,短于或等长于子房;中萼片卵形,直立,舟状,长约3mm,侧萼片反折,卵状长圆形,长约3.5mm;花瓣舌状披针形,直立,与中萼片等长,但较狭窄,与中萼片相靠合成兜;唇瓣3浅裂,裂片线形,例裂片向后反折,长约9mm,比中裂片长而狭;距下垂,细圆筒状,近末端稍膨大,钝,前弯;柱头突起2;子房纺锤形,扭曲,被乳突状柔毛,连花梗长9-10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850-4200m的山坡灌丛下和河谷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。
性味
甘;淡;性温
功能主治
调气和血;补肾壮腰。主疝气;睾丸炎;遗精;月经不调;痛经;劳伤腰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30g;或研末;或泡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棕树根
- 猪殃殃
- 红牛尾七
- 猪肉
- 紫葳茎叶
- 榛子
- 猪肤
- 枣树皮
- 中华石楠果
- 棕树心
- 紫花堇菜
- 朱砂
- 中华绣线梅
- 止泻木
- 炙黄芪
- 猪靥
- 竹叶子
- 紫背绿
- 猪蓼子草
- 紫薇叶
- 早禾树
- 直立百部
- 鼠皮
- 泽泻叶
- 猪仔笠
- 竹节七
- 鄂报春
- 粘人花根
- 粽巴叶
- 猪肠
- 朱砂根
- 准噶尔鸢尾
- 紫花芥
- 泽漆
- 岗柃
- 猪牙皂
- 猪母柴根
- 枣叶
- 猪毛
- 紫草
- 紫楠叶
- 紫杜鹃
- 中华石楠
- 掌叶半夏
- 炸腰果
- 珍珠
- 紫晶蘑
- 艾叶
- 枳实
- 枕材
- 猫头
- 安息香
- 紫花地丁
- 臭菘种子
- 丽江青木香
- 猪心
- 凤眼兰
- 紫花苣苔
- 大脖子药
- 竹节菜
- 白马骨根
- 朱砂莲
- 柞树叶
- 紫河车
- 制何首乌
- 猪肚子
- 猪脑
- 竹头草
- 栾犀
- 伯乐树
- 紫弹树叶
- 紫杉
- 猪屎豆
- 风箱树花
- 羊骨
- 紫茉莉叶
- 庵 (艹闾)
- 朱砂草
- 水藿香
- 荆芥叶莸
- 砗磲
- 猪肝
- 总状绿绒蒿
- 矮陀陀
- 猪蹄甲
- 八仙过海
- 紫茎
- 野罂粟壳
- 紫弹树
- 浙地黄
- 猪肾
- 安龙香科科
- 八月札
- 紫弹树根皮
- 鼹鼠
- 北风草
- 枳根皮
- 珠儿参叶
- 矮人陀
- 柞木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