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百合
《中华本草》:水百合
拼音注音
Shuǐ Bǎi Hé
别名
八仙贺寿草、山丹草、山丹、荞麦叶贝母、心叶百合、大叶百合、洋兜铃、山芋艿、苦百合、喇叭、菠萝头、百合。
英文名
Bulb of Chinese Cardiocrinum
出处
出自《贵州民间药物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大百合及大百合的鳞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rdiocrinum cathayanum (Wils.) Stearn[Lilium cathayanum Wils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荞麦叶贝母,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cm。鳞茎卵形,鳞片肥厚,白色。茎直立,中空,光滑。基生叶2-3片,大型,具长柄,肥厚,叶片卵状心形,先端尖,基部心形,两耳圆钝;茎生叶互生,有柄。花3-5朵,顶生,总状排列,侧向开放;花大型,绿白色;花被片6,呈漏斗状;雄蕊6,比花被短;子房圆筒状,3室,柱头3裂,蒴果短圆形,棕黄色。种子扁平,阔肾形,具膜质狭翅。花期5月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050m的较阴湿的山谷中水沟旁或树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
形状
性状鉴别 荞麦叶大百合 鳞茎由数片基生叶膨大的叶柄基部组成,尚有植株四侧形成的小鳞茎。小鳞茎无鳞茎瓣,外皮纤维质。
性味
味苦;微甘;性凉
功能主治
清肺止咳;解毒消肿。主感冒;肺热咳嗽;咯血;鼻渊;聍耳;乳痈;无名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烂绞汁,滴鼻、耳;或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峨嵋药植》:退热,发汗。2.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消肿,去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水百合
拼音注音
Shuǐ Bǎi Hé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荞麦叶贝母的鳞茎。春、夏季采收。
原形态
荞麦叶贝母,又名:喇叭、山丹。
多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鳞茎卵形,鳞片肥厚,白色。茎直立,中空,光滑。基生叶2~3片,大型,具长柄,肥厚,叶片卵状心形,先端尖,基部心形,两耳圆钝;茎生叶互生,有柄。花3~5朵,顶生,总状排列,侧向开放;花大型,绿白色;花被片6,呈漏斗状;雄蕊6,比花被短;子房圆筒状,3室,柱头3裂。蒴果短圆形,棕黄色。种子扁平,阔肾形,具膜质狭翅。花期5月。果期9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较阴湿的山谷中、水沟旁或树林中。分布华东、华中以至西南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寒,味苦微甘。"
功能主治
凉血消肿。治鼻渊、中耳炎。
①《峨嵋药植》:"退热,发汗。"
②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消肿,去毒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或捣汁滴耳。
复方
①治鼻渊:水百合捣烂包头部;另用水百合五钱,天麻、刺梨花各三钱,煎水服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②治灌耳心:水百合五钱,捣烂包耳后;或捣汁与螺蛳水滴入耳内。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倒卵叶五加
- 野黄皮
- 文冠果
- 竹节人参叶
- 紫玉簪根
- 桂皮紫萁
- 吊灯花叶
- 麦麸草根
- 虱婆草
- 硼砂
- 网脉橐吾
- 石楠
- 龙头草
- 文蛤肉
- 柳叶
- 甘土
- 草本三角枫
- 山稔根
- 皋芦
- 鱼脑石
- 茶子木花
- 樟树根
- 鸡骨香
- 山楂根
- 鹤顶兰
- 梧桐
- 豺皮樟根
- 挖耳子草
- 桑柴灰
- 绿结鸡骨
- 红果参
- 黄精叶钩吻
- 红背叶
- 黑面叶
- 八仙草
- 八楞麻
- 虎肉
- 长松
- 长前胡
- 水毛花
- 虫实
- 壶卢秧
- 翡翠
- 蒿枝七
- 小万年草
- 山红稗
- 石斛
- 姜炭
- 马刀
- 蛇不见
- 鹅肉
- 针刺铁仔
- 黑心姜
- 鳝鱼骨
- 红骨参
- 木竹子
- 天文草
- 榔榆茎叶
- 牛嗓管
- 火棘
- 牛耳散血草
- 石串莲
- 檀香油
- 女金芦
- 白叶火草
- 榼藤子
- 山杨柳
- 白花菜子
- 南方红豆杉
- 瓦松
- 诃子叶
- 柴胡叶链荚豆
- 毛青杠
- 大苦溜溜
- 大叶千里光
- 杜鹃
- 木瓜根
- 大黄蜂子
- 辽东栎皮
- 石床
- 天仙果
- 豆麻
- 吊岩风
- 鹊
- 老虎须
- 椿叶
- 炙甘草
- 绣线菊子
- 紫苏梗
- 冬葵果
- 红沙
- 垂珠花
- 蝼蛄虾
- 矮柳穿鱼
- 山楂木
- 向日葵叶
- 老虎耳根
- 水线草
- 小白鱼
- 山玉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