蝼蛄虾
《中华本草》:蝼蛄虾
拼音注音
Lóu Gū Xiā
别名
蝼蛄虾
英文名
mole cricket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蝼蛄虾科动物大蝼蛄虾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Upogebia major(de Haan).采收和储藏:春、秋季捕捉。退潮时,用铁铲于海滩上挖掘,或用毛笔伸入其穴中钩捕。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大蝼蛄虾,体长约100mm以下,小型只有20-30mm。头胸甲侧扁,额角呈宽而短的三角型,其背面隆起部分具有颗粒状空起,突起的周围密生短刚毛,颈沟在头胸甲中部,在头胸甲前侧缘有1刺。氖步足均生有密毛,第1步足呈亚螯状,雄性较大,其掌节背腹两缘均有小齿,腕节背缘有1列小刺,第2步足不呈螯状,第3、第4步足较瘦长,第5步足末端呈小螯状。腹部扁平,雄体没有第1腹肢,雌体的第1腹肢为单肢、细小,第6腹节及尾节均稍向腹面弯曲。体呈土黄色而带浅棕蓝色,腹面白色,卵黄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穴居于浅海及海湾低潮线附近的泥沙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渤海、黄海沿岸。
化学成分
1. 肝含虾青素(astaxanthin)及蝼蛄素、d-胡萝卜素(d-carotene)、鸡油菌黄质、玉米黄质、隐黄素。[br]2. 卵含5-羟色胺(serotonin)、5-羟色胺脱羧酶(5-hydroxytryptophandecarboxylase)。
性味
味甘;微咸;性温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通乳。主产妇乳少
用法用量
内服:煮熟或炒熟,适量。
各家论述
《中国药用动物志》:有通经下乳功能。主治妇女产后乳汁不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果小檗
- 木香子
- 石鮅鱼
- 红根
- 腊梅
- 黑老虎
- 橘络
- 美人蕉根
- 新木姜子
- 泡桐花
- 珍珠草
- 栓皮栎
- 鹿衔草
- 黄接骨丹
- 露珠香茶菜
- 桂丁
- 苍山冷杉
- 厚皮树
- 过路惊
- 莨菪
- 龙胆
- 蒲蒻
- 古山龙
- 凤尾参
- 两面青
- 血桐
- 舌状蜈蚣藻
- 贯众叶溪边蕨
- 痢止蒿
- 水仙花
- 黄花远志
- 鳍蓟
- 罗汉松
- 僵蚕
- 蜗牛
- 挖耳草根
- 土贝母
- 白花杆
- 无名异
- 狗狗秧
- 大黄茎
- 狭叶竹节参
- 灰凤梨
- 竹砂仁
- 狼尾草
- 枪乌贼
- 芨芨草
- 台湾榕
- 董棕粉
- 竹林消
- 南方红豆杉
- 一枝蒿
- 鼻血雷
- 天荞麦根
- 透茎冷水花
- 邪蒿
- 海参肠
- 兔儿伞
- 接骨草
- 浮海石
- 大麻药
- 天山花楸
- 打火草
- 裂叶秋海棠
- 赛繁缕
- 毛菊苣
- 苔菜
- 枳椇叶
- 蘑菇
- 灯笼花
- 鱼鳔
- 大芒萁
- 金缕半枫荷
- 镜面草
- 桂花跌打
- 金腰
- 刺黄柏
- 四照花皮
- 柳杉
- 枫香树根
- 西藏角蒿
- 菥蓂
- 短穗兔耳草
- 美登木
- 干岩矸
- 葛上亭长
- 过岗龙
- 鸡脚莲
- 骆驼蹄瓣
- 桦叶荚蒾
- 雀舌草
- 鸡毛狗
- 白及
- 山紫菀
- 铁牛钻石
- 斩龙草
- 鸡肠狼毒
- 野漆树根
- 黄龙须
- 花皮胶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