离根香
《中华本草》:离根香
拼音注音
Lí Gēn Xiānɡ
别名
肉桂草、美柱草、美花草、利根香、山苘蒿、根风藤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草海桐科植物离根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ogyne pilosa R.Br.[C.chinensis Benth.]采收和储藏:性状鉴别,全草皱缩成团,疏被柔毛。茎数条丛生,黄绿色或稍带紫色。叶互生,多皱缩,完整叶展平后呈条状披针表或倒卵形,长1-3.5cm,宽0.3-1c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而下延成短柄,边缘具疏浅齿,主脉明显。花单生叶腋淡黄色。蒴果2瓣裂,气香,味微辛。显微鉴别,茎横切面:表皮为1列近方形细胞,外壁微角质化。下皮为1-2列类圆形细胞,排列疏松,最内1列为长圆形。中柱维管束周木型。中央有髓部。
原形态
离根香,一年生草本,高不及20cm。 茎直立或披散,疏生短毛。叶互生;有短柄或几无柄;叶片线形或狭披针形,长1-2.5cm,宽1-3m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边缘有稀疏波状齿,疏被短糙毛,侧脉不显,茎上部叶近基部两侧各有1个耳片。花单生于叶腋,黄色;花萼与子房合生,裂片5,披我形,比萼筒长约2倍;花冠长约1cm,外面具毛,简短,花冠一侧分裂达基部;雄蕊5,分离,花丝长不及2mm,花药有短尖;子房下位,2室,花柱3裂,分枝先端有碗状突起,每室有胚珠数颗。蒴果2产裂,每室有多数种子。夏、秋季开花结果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低山草坡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。
性味
味辛;性温温
功能主治
祛风散寒;行气活血;解蛇毒。主风寒痹痛;胃痛;腹痛;跌打损伤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鲜品,捣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离根香
别名
利根香、肉桂草、美柱草、美花草
来源
草海桐科离根香属植物离根香Calogyne pilosa R. Brown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,晒干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,止痛,解毒。用于跌打损伤,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鲜品1两,水煎服或泡酒服;外用鲜品适量,捣烂敷伤口周围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萝芙木
- 长节耳草
- 芦竹箨
- 萝芒树皮
- 瘤毛獐牙菜
- 罗甸沟瓣
- 芦竹
- 菱叶山蚂蝗
- 萝藦
- 落新妇
- 蓝锭果
- 路路通
- 轮叶棘豆
- 轮叶马先蒿
- 和他草
- 芦子藤
- 绿叶五味子
- 芦山藤
- 茖葱
- 辣木通
- 绿花独活
- 里白
- 落霜红
- 螺厣草
- 裂叶双盖蕨
- 罗裙带
- 儿茶
- 高粱火焰苞
- 硫黄
- 硫黄菌
- 蕗蕨
- 蓝实
- 篱天剑
- 轮叶铃子香
- 木瓜
- 虎睛
- 鸡爪风
- 狸尾草
- 广金钱草
- 沙生风毛菊
- 海杧果
- 水胡满
- 大叶蒟
- 黑沙蒿
- 山白菊
- 荸荠
- 泡花子
- 鲎尾
- 苎麻皮
- 圆叶南蛇藤茎
- 粗灰钉
- 螳螂跌打
- 老虎耳根
- 蛇不见
- 浆水
- 杜鹃花果实
- 菜子七
- 刺齿凤尾蕨
- 羊踯躅根
- 酒瓶花
- 无花果根
- 香鼬
- 光慈姑
- 毛草龙
- 鳖甲
- 臭黄荆叶
- 银杏叶
- 双肾子
- 急性子
- 栝楼子
- 柽柳
- 荩草
- 荚蒾
- 抱树莲
- 卵叶水芹
- 短茎独活
- 大母猪藤
- 漆树根
- 蔓草虫豆
- 大金发藓
- 乌木屑
- 沙地柏
- 锯鲨翅
- 云南小阴地蕨
- 白牛膝
- 大叶花椒
- 大黄
- 猴樟果
- 构菌
- 锈毛旋蒴苣苔
- 丁萝卜
- 黄羊油
- 黄瓜藤
- 龙利叶
- 大叶金锦香
- 明胶
- 鸡嗉子根
- 水藁本
- 甜瓜子
- 三爪金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