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耳散血草
《中华本草》:牛耳散血草
拼音注音
Niú ěr Sàn Xuè Cǎo
别名
散血草、歇壁蝴蝶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扭果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treptocarpus clarkeanus (Hemsl.) Hilliard et B. L. Burtt [Boeaclarkeana Hemsl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扭果苣苔 无茎多年生草本,高7-14cm。根茎粗短,密生纤维状须根。叶基生;叶柄长0.5-6cm,密被短伏毛;叶片革质。卵形或宽卵形,有时近圆形,长2-7.5cm,宽1.5-4cm,先端钝,基部截形、心工宽楔形,边缘有钝锯齿,两面均具短糙伏毛。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色。花葶2-4条,高7-14cm,密被短糙伏毛;聚伞花序,有花2-10朵;苞片卵形,长约7mm;小苞片线形,微小;花萼钟形,长约5mm,5浅裂,裂片近相等,三角形;花冠白色或粉红色,钟状筒形,长约2.4cm,外面被疏毛,冠桅稍偏斜,5裂,裂片近相等;雄蕊4,能育雄蕊2,内藏,花药相连;子房细长,被短毛。蒴果线形,长约3.8cm,螺旋状扭曲,变无毛。花期7-8月。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300-3000m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浙江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消肿止血。主跌打损伤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青;或研末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粘毛黄花菍
- 粉叶地锦
- 翻白柴
- 短蕊万寿竹
- 钱针万线草
- 藜茎
- 大麦秸
- 鮹鱼
- 仙人杖
- 肥皂荚
- 三台红花
- 小棕包
- 豆麻
- 崖松
- 白云瓜梗
- 岩白菜素
- 蔷薇根
- 老龙皮
- 红豆
- 兴安薄荷
- 红花苗
- 飞燕草
- 雷丸
- 小檗
- 迭裂黄堇
- 海狸香
- 毛叶嘉榄
- 厚朴
- 高山金挖耳
- 飞扬草
- 毛水苏
- 破头风
- 麝香
- 灯心草
- 山黄豆藤
- 光明盐
- 凹裂毛麝香
- 綟木
- 荔枝草
- 红轮千里光
- 冰草白穗
- 滑石粉
- 枣核
- 天萝水
- 苦壶卢花
- 向日葵
- 鹅
- 马尿泡
- 天竺黄
- 毛冬瓜根
- 大浮萍
- 冬里麻根
- 菠菜子
- 胆南星
- 铜罗伞
- 侧耳
- 山芹
- 毛五加皮
- 秤砣梨
- 槐胶
- 金堂葶苈
- 三角叶冷水花
- 公鱼
- 一品红
- 阴阳枫
- 狭叶香茶菜
- 臭梧桐花
- 紫苏子
- 僵蛹
- 双参
- 鸨油
- 鸡肝散
- 蛇退
- 沉香曲
- 蜂药
- 朴消
- 秋海棠茎叶
- 白马阴茎
- 索骨丹
- 榆皮涎
- 燕麦草
- 黑点草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聚藻
- 风藤
- 二裂叶委陵菜
- 交连假瘤蕨
- 东北羊角芹
- 飞龙掌血叶
- 万丈深茎叶
- 黄花绿绒蒿
- 五脉绿绒蒿花
- 南方荚蒾
- 胡桃仁
- 栘枍
- 鸡麻
- 大驳骨
- 苎花
- 云南红豆蔻
- 葛上亭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