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油杉
《中华本草》:云南油杉
拼音注音
Yún Nán Yóu Shān
别名
杉松、松壳络树、杉松苞、杉老树、杉树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裸子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松科植物云南油杉的根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晒干研末。
原形态
乔木,高达40m,胸围可达1m。树皮粗糙,暗灰褐色,不规则深纵裂;一年生枝粉红色或淡褐红色,有毛。叶条形,在侧枝上排成2列,长2-6.5cm,宽2-3.5mm,先端有急尖的钝尖头(幼树和萌生靶的叶锐尖)上面有2-10条气孔线,下面有14-19条气孔带,两面中脉隆起。雌雄同株;雄球花簇生枝梢或叶腋,雌球花直立,单生于短枝顶端。球果圆柱形,直立,长9-20cm,径4-6.5cm,种鳞斜方状卵形,上部渐窄,先端反曲,边缘有细缺齿,鳞背露出部分被毛或近无毛;苞鳞长约为种鳞之半。种子有厚膜质长翅,与种鳞近等长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长于海拔 700-2600m山地带林内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祛瘀、消肿、解毒。。主跌打损伤;骨折;疮痈;漆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9-15g。外用:适量,鲜品,煎水洗;或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皮:味辛、性温。 有祛瘀、消肿、接骨的功能。用于跌打损伤、骨折、疮痈、漆疮等症。水煎,冲酒服,外用适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爪芹
- 沙地娃儿藤
- 牛奶柴
- 虱婆草
- 五叶藤
- 牿岭勾儿茶
- 醍醐
- 百脉根
- 美人蕉根
- 蓝叶藤
- 山枝仁
- 砗磲肉
- 山枇杷叶
- 接骨树皮
- 龙脑膏香
- 浆水
- 高粱泡根
- 酸枣根皮
- 路路通
- 白榔皮
- 凌霄花
- 白粉蝶
- 绵马贯众
- 鳖甲
- 白螺蛳壳
- 铰剪藤
- 吊灯花叶
- 鸡麻
- 大叶山桂
- 岩白菜
- 大血藤
- 同形鳞毛蕨
- 蓑草根
- 东风螺
- 桄榔面
- 齿叶草
- 黑皮青木香
- 毛叶白粉藤根
- 饺剪藤
- 岗梅叶
- 绿结鸡骨
- 向日葵花盘
- 鸡翎草
- 鸡排骨草
- 大叶沿阶草
- 大伸筋草
- 鸡蛋参
- 鸡骨菜
- 海仙人掌
- 偷筋草
- 豉汁
- 山蓼
- 鸡(土从)
- 土党参
- 毛麝香
- 麦门冬
- 尖齿耳蕨
- 天葵
- 小龙胆草
- 鸡爪乌
- 东北桤木
- 小对叶草
- 鸡屎藤
- 美脉藁本
- 鸡矢藤
- 张公鱼
- 波罗蜜核中仁
- 水团花根
- 金钱白花蛇
- 鸡嗉子花
- 指甲兰
- 枳椇子
- 藤茶
- 笔管榕
- 老鸦柿
- 鹈鹕脂油
- 炙红芪
- 二色补血草
- 苦芦骨
- 菘菜子
- 兰花叶
- 文殊兰果
- 使君子根
- 嫁(虫戚)
- 米油
- 兔血
- 虫白蜡
- 葫芦
- 黑大豆花
- 鸡爪竻
- 鸡爪簕
- 兔儿伞
- 水马桑
- 皱叶南蛇藤
- 滇南杭子梢
- 黑芝麻
- 藤本夜关门
- 鸡嗉子叶
- 柠条籽
- 鸡嗉子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