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齿
《中华本草》:鹿齿
拼音注音
Lù Chǐ
英文名
Deer teeth
出处
出自《唐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牙齿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ervus nippon Temminck2.Cervus.elaph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杀鹿后将牙齿连同上、下颌骨一起卸下,清水煮烂肉,拔下牙齿,洗净干燥。
原形态
1.梅花鹿,体长约1.5m左右,体重100kg左右。眶下腺明显,耳大直立,颈细长。四肢细长,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,主蹄狭小,侧蹄小。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,尾短。雄鹿有分叉的角,长全时有4-5叉,眉叉斜向前伸,第二枝与眉叉较远,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。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,白色斑点不显。鼻面及颊部毛短,毛尖沙黄色。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。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。腹毛淡棕,鼠蹊部白色。四肢上侧同体色,内侧色稍淡。夏毛薄,无绒毛,红棕色,白斑显着,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,有黑色的背中线。腹面白色,尾背面黑色,四肢色较体色为浅。2.马鹿,体形较大,体长2m,体重超过200kg。肩高约1m,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。鼻端裸露,耳大呈圆锥形。颈长约占体长1/3,颈下被毛较长。四肢长,两侧蹄较长,能触及地面。尾短,雄性有角,眉叉向前伸,几与主干成直角,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,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,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。冬毛灰褐色。嘴、下颌深棕色,颊棕色,额部棕黑色。耳外黄褐、耳内白色。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,有一黑棕色的背线。四肢外侧棕色,内侧较浅。臀部有黄赭色斑。夏毛较短,没有绒毛,呈赤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栖于混交林、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。2.栖于混交林、高山的森林草原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。2.分布于东北、西北及内蒙古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分为切齿、犬齿和臼齿3种,每齿又分齿冠、齿颈、齿根3部分。而齿又由齿质、釉质和基质组成齿质黄白色,坚硬。釉质青白色稍透明,甚坚硬,基质似骨质,衬复齿根部并填充在釉质缝中。臼齿磨面有釉质和皱褶,形成新月型的陷凹和隆起。其中前臼齿呈卵圆形,齿舌面有1纵沟,臼齿呈不正四角形,有2个纵沟。每臼齿均有3个齿根。质坚硬,气微,味微咸。
性味
味咸;性平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散结解毒止痛。主鼠瘘疮毒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水磨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唐本草》:主留血,鼠瘘,,心愎痛。2.《本草蒙筌》:理鼠疹,攻疮毒,水磨湿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鹿齿
拼音注音
Lù Chǐ
出处
《唐本草》
来源
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牙齿。
原形态
形态详"鹿茸"条。
功能主治
①《唐本草》:"主留血,鼠瘘,心腹痛。"
②《本草蒙筌》:"理鼠瘘,攻疮毒,水磨湿涂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骨柴
- 鳢鱼胆
- 鸡嗉
- 鸡子白
- 鸡麻
- 驹胞衣
- 鲫鱼胆草
- 龙骨风
- 鸡冠虫
- 鸡子
- 鸡脚参
- 鸬鹚骨
- 鸬鹚(鸬鹚)
- 鹿角芦荟
- 鸡爪草
- 鸡骨菜
- 鸡骨香
- 鸡(土从)
- 龙舌草
- 鸡蛋参
- 鸡骨常山
- 鹿脂
- 鹿草
- 鹿角胶
- 鹿角霜
- 鸡冠参
- 鸡翎草
- 鹿血
- 鸡蛋壳
- 鸡骨柴叶
- 鹿梨
- 鹿髓
- 龙眼壳
- 龙葵子
- 鲛鱼
- 鸡公柴
- 麂子草
- 鳞衣草
- 鳢鱼肠
- 黎罗根
- 鸡肉
- 鸡血藤
- 龙眼梳
- 龙老根
- 龙脑香子
- 龙鳞草
- 鸡掌七
- 鸡腰果
- 鸡蛋果
- 鸡谷草
- 龙珠果
- 龙船乌泡
- 龙须藤
- 鸡嗉子
- 鸡爪七
- 麂肉
- 鹿头肉
- 鹿藿根
- 龙珠
- 鲫鱼头
- 密穗砖子苗
- 鸡油菌
- 鸡肉参
- 鸡肾参
- 龙头节肢蕨
- 鸡内金
- 鸡脚刺
- 庵闾
- 艾虎脑
- 鹿茸草
- 鹿蹄草
- 龙眼
- 龙须菜
- 龙齿
- 鸡卵草
- 鸡筋参
- 鹿胆
- 地筋
- 鸡肠狼毒
- 鹿耳韭
- 鹿蹄肉
- 龙常草
- 龙爪豆
- 龙胆草
- 龙胡子
- 鹿衔草
- 龙江风毛菊
- 龙眼根
- 鸡枞
- 鹿梨根皮
- 鼺鼠
- 葎草根
- 龙胆
- 鸡头
- 鸡血
- 鹿皮
- 鸡脚莲
- 蓝叶藤
- 降香
- 鲛鱼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