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掌子
《中华本草》:仙掌子
拼音注音
Xiān Zhǎnɡ Zǐ
出处
出自《纲目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及绿仙人掌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Opuntia dillenii(Ker-Gaw.)Haw.[Cactus dillenii Ker-Gaw.]2.Op-untia vulgaris Mill.[O.monacantha Haw.]采收和储藏:果实熟时采收,洗净鲜用。
原形态
1.多年生肉质植物,常丛生,灌木状,高0.5-3m。茎下部稍木质,近圆柱形,上部有分枝,具节;茎节扁平,倒卵形至长圆形,长7-40cm,幼时鲜绿色,老时变蓝绿色,有时被白粉,其上散生小窠,每一窠上簇生数条针刺和多数倒生短刺毛;针刺黄色,杂以黄褐色斑纹。叶退化成钻状,早落。花单生或数朵聚生于茎节顶部边缘,鲜黄色,直径2-9cm ;花被片多数,外部的带绿色,向内渐变为花瓣状,广倒卵形;雄蕊多数,排成数轮,花丛浅黄色,花药2室;子房下位,1室,花柱粗壮,柱头6-8裂,白色。浆果多汁,倒卵形或梨形,紫红色,长5-7cm。种子多数。花期5-6月。2.乔木或灌木状,高1.5-4m。老株有明显的圆柱形主干,自近基部分枝,分枝多而茂密。茎节倒卵形或长圆形.基部渐狭,长10-30cm,较厚,嫩茎节薄,常波皱状,鲜绿色,散生小窠;小窠具均匀短绒毛、黄褐色刺毛和1-2枚针刺;刺长1-4cm,幼时黄色,先瑞红褐色,老刺变灰色,先端暗褐色;老茎干上的小窠内针刺多达10根。叶钻状,长2-3mm,早落。花1-5朵,着生于嫩茎节的顶部或边缘,鲜黄色,直径达7.5cm,外方花被片背面具紫红晕,内方花被片呈花瓣状展开,倒卵状长圆形;雄蕊多数,花丝浅绿色;花柱白色,柱头裂片6,果肉质,倒卵球形,长5-7.5cm,熟时紫红色,无刺,具多数种子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生于沿海沙滩的空旷处,向阳干燥的山坡、石上、路旁或村庄。2.生于河谷地区,常栽培于村庄、园边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西南、华南及浙江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2.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仙人掌果汁的红色素含素含甜菜花青素(beta-cyanin)和甜菜黄素(betaxanithins)。甜菜花青素的主要成分是甜菜甙(betanin)。另含糖、有机酸和蛋白质[1]。新鲜的荚中含阿拉伯半乳聚糖(arabinogalactan),D-半乳糖(D-galactose)和D-阿拉伯糖(D-arabinose)的比例为3:1[2]。
药理作用
从成熟仙人掌果实中乙醇浸提的水溶性食用天然红色素(仙桃红),经初步毒性试验,证明安全无毒。[1]。
性味
甘;性凉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益胃生津;除烦止渴。主胃服不足;烦热口渴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生食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拾遗》:补脾健胃,益脚力,除久泻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仙掌子
拼音注音
Xiān Zhǎnɡ Zǐ
别名
千岁子、凤栗(《广东新语》)。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果实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仙人掌"条。
性味
《纲目拾遗》:"味甘,性子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拾遗》:"补脾健胃,益脚力,除久泻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品0.5~1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橄榄
- 梅核仁
- 莙荙菜
- 塔黄
- 向日葵
- 金雀根
- 林背子
- 狗爪樟
- 黎豆
- 广枝仁
- 鸱头
- 胜红蓟
- 石吊兰
- 黄荆
- 绣球防风
- 独角莲
- 鹿齿
- 小对叶草
- 降真香
- 牛髓
- 鹿耳翎
- 小叶寄树兰
- 厚叶贯众
- 萝芙木
- 小年药
- 土圞儿
- 橘核
- 厚叶旋蒴苣苔
- 野兔骨
- 将军树
- 益母草
- 黑腺珍珠菜
- 巴豆霜
- 地红子根
- 红果参
- 小九头狮子草
- 海仙花
- 红升麻
- 钓樟根皮
- 白皮
- 草木灰
- 鹬肉
- 鲩鱼胆
- 高粱
- 蛤蜊
- 鳍蓟
- 臭茉莉
- 凤凰木
- 雉
- 黄稔根
- 横经席
- 云苔草
- 水龙胆草根
- 水朝阳根
- 黑龙串筋
- 磁石
- 大叶青木香
- 乌鸡骟
- 黄花夹竹桃叶
- 螃蟹七
- 猕猴桃根
- 朱砂七
- 卵叶寄生
- 苦杏仁
- 木竹子
- 芒
- 九龙盘
- 白花映山红
- 硬骨凌霄
- 甘蔗滓
- 青麸杨根
- 天星藤
- 紫金标
- 波缘假瘤蕨
- 小接骨丹
- 白残花
- 木槿子
- 八月瓜
- 白金古榄
- 白子菜
- 柏枝节
- 广金钱草
- 石莲子
- 雀头血
- 金耳环
- 香雪兰
- 菘菜
- 自消容
- 小朴松实
- 华东木蓝
- 山大黄
- 绿绒蒿
- 十大功劳叶
- 红豆蔻
- 硬水黄连
- 七星鱼
- 鼻烟
- 崖姜
- 紫花苣苔
- 苏铁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