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蔗滓
《中华本草》:甘蔗滓
拼音注音
Gān Zhe Zǐ
英文名
bagasse
出处
出自《纲目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经窄去糖汁的渣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ccharum sinensis Roxb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甘蔗,除去叶、根,榨去糖汁,晒干。
原形态
甘蔗,多年生草本。秆高约3m,粗2-5cm,绿色或棕红色,秆在花序以下有白色丝状毛。叶鞘长于节间,无毛,仅鞘口有毛;叶舌膜质,截平,长约2mm;叶片扁平,两面无毛,具白色肥厚的主肪,长40-80cm,宽约20mm。花序大型,长达60cm,主轴具白色丝状毛;穗轴节间长7-12mm,边缘疏生长纤毛;无柄小穗披针形,长4.5-5mm,基盘有长于小穗2-3倍的丝状毛;颖的上部膜质,边缘有小毛,第1颖先端稍钝,具2脊,4脉,第2颖舟形,具3脉,先端锐尖;第1外稃长圆状披针形,有1脉,先端尖,第2外稃狭窄成线形,长约3mm,第2内稃披针形,长约2mm。有柄小穗和无柄小穗相似;小穗柄长3-4mm,无毛,先端稍膨大。花、果期秋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。资源分布:为我国南方各地常见有栽培植物。
性味
甘;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秃疮;痈疽;疔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煅存性,研末撒或调敷。
注意
《纲目》:“烧烟勿令人入目,能使暗明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甘蔗滓
拼音注音
Gān Zhe Zǐ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杆经榨去蔗浆后的渣滓。
功能主治
治秃疮,痈疽,疔肿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煅存性研末撒或调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头疮白秃:甘蔗滓烧存性,研末,乌桕油调,频涂取瘥。(《纲目》)
②治背疽恶疮,收口长肉:甘蔗滓,晒燥,煅存性,研极细,筛药填满疮孔内,膏药盖住。(《救生苦海》)
③治疔疮:甘蔗滓晒干,真香油点灯烧成灰,以津液调匀,银簪挑破,点上。加珍珠油、胭脂调涂更效。(《纲目拾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水蓼根
- 岗梅根
- 兰花
- 果上叶
- 梅花
- 棉团铁线莲
- 野三七
- 莲生桂子草根
- 环纹苦乳菇
- 水马桑枝叶
- 画眉草
- 蒌油
- 旱金莲
- 蜡梅花
- 山水芹菜
- 岗边菊
- 明胶
- 七叶仔
- 胖血藤
- 大串连果
- 鲩鱼
- 芫荽茎
- 石草鞋
- 单叶铁线莲
- 红升麻根
- 小果皂角
- 山油柑叶
- 檀香油
- 老鼠簕
- 楸叶
- 秃鹫
- 野兔骨
- 藤麻
- 琥珀
- 天目木姜子
- 独脚蟾蜍
- 朱蕉花
- 石壁莲
- 红粘谷
- 柚核
- 水芹菜
- 水葫芦根
- 水白蜡
- 云南荚蒾根
- 菱粉
- 囊距翠雀
- 花叶假杜鹃
- 花杜仲藤
- 山玉兰
- 桑芽茶
- 木槿花
- 华罂粟
- 灰蓟
- 五裂槭
- 午香草
- 星毛羊奶子
- 水麻tiao
- 硬九子连环草
- 滴滴花
- 独脚乌桕叶
- 海茄子
- 棉花根
- 越橘
- 野亚麻
- 泡桐叶
- 滇姜三七
- 沙拐枣
- 凤庆鸡血藤
- 辣根
- 红粘谷子
- 柚叶
- 大乌爪金龙
- 小酒饼花
- 会东藤
- 李树胶
- 倒吊笔叶
- 越王余筭
- 倒水莲
- 毛冬瓜
- 南瓜根
- 蓝花茶
- 荷花
- 甜瓜
- 红螺塔
- 油茶
- 华清香藤
- 玉蜀黍根
- 花楸
- 沙叶铁线莲
- 白花铁线莲
- 大花糙苏
- 石斛露
- 石燕
- 西藏花椒种子
- 玉簪花根
- 芹花
- 沙枣花
- 理肺散
- 红橡木子
- 虎皮草